后信息时代教育实践的具身转向——基于哲学、科学和技术视角的分析

被引:23
作者
王美倩 [1 ]
郑旭东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后信息时代; 教育实践; 信息型实践; 具身认知;
D O I
10.13966/j.cnki.kfjyyj.2020.06.007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教育实践是一种信息型实践,受时代变迁、科学进步、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影响。本研究基于哲学、科学和技术三重视角,对教育实践的基本内涵及其具身转向进行分析。从实践哲学的视角看,教育是一种以信息为中介、以会话为基本形式的对象化实践,它包括教师主体的对象化和学生主体的对象化,即教师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于学生身上以及学生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外部世界。从认知科学的视角看,教育实践观经历了由经典认知科学主导的离身型实践观和由具身认知科学主导的具身型实践观两个阶段。机器隐喻的离身型教育实践在工业时代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带来了教育异化、人的单向度发展问题。随着具身认知科学的兴起,生命隐喻的实践观受到青睐并成为教育实践新的发展方向。构建人与技术的具身关系成为后信息时代教育实践具身转向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必须站在技术视角重新思考教育。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具身发展为人与技术具身关系的构建奠定了技术基础,它通过主体性在场、具身性交互和人性化赋能等原则,推动教育实践的智能化发展和具身性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论具身学习及其设计:基于具身认知的视角 [J].
郑旭东 ;
王美倩 ;
饶景阳 .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 (01) :25-32
[2]   混合现实环境中具身交互如何促进科学概念理解 [J].
黄红涛 ;
孟红娟 ;
左明章 ;
郑旭东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8, (06) :28-36
[4]   从离身走向具身:创造学习的新文化 [J].
郑旭东 ;
王美倩 .
开放教育研究, 2014, 20 (04) :46-52
[5]  
丹尼尔·平克的后信息时代观及其教育启示[J]. 耿亮,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9(05)
[6]   实践含义新探 [J].
肖峰 .
社会科学研究, 1986, (03) :119-120
[7]  
具身视野下教育中人与技术关系重构的理论探索[D]. 王美倩.华中师范大学. 2018
[8]  
教育神经科学的是与非[M].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塞尔吉奥·德拉·萨拉, 2020
[9]  
人工智能的未来[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库兹韦尔, 2016
[10]  
具身认知[M]. 华夏出版社 , (美) 夏皮罗,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