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一般人格权的创设技术与规范构造

被引:22
作者
刘召成
机构
[1] 天津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法一般人格权; 宪法人格权; 保护义务; 法律形成; 保护领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我国《民法总则》第109条创设了民法一般人格权,其构筑于《宪法》第37条和第38条所规定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的基本权利之上。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分别为宪法个别人格权和宪法一般人格权,确立了人对其身体的自我决定的自由和对其人格的自我发展的自由。其不但为国家设定了不得侵害的消极义务,还为国家设定了保护其免受第三人侵害的积极义务。为履行该积极保护义务,民事立法者通过其法律形成活动将宪法人格权转化塑造为民法一般人格权,使其成为可直接在民事主体间主张的权利。基于宪法一般人格权所确立的人对其人格的自我决定和发展应被尊重的基本价值,民法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内核为自然人对其紧密人格领域予以自主和自我决定并排除他人干扰的权利。民法一般人格权属于构成要件未得到立法封闭性构建的权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其应采用保护领域理论予以规范化和具体化。民法一般人格权与具体人格权构成竞合关系而非候补适用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从公权利到私权利的转变 [J].
杨立新 .
现代法学, 2018, 40 (03) :3-14
[2]   论我国《民法总则》的颁行与民法典人格权编的设立 [J].
王利明 .
政治与法律, 2017, (08) :2-11
[4]   《民法总则》“民事权利章”的得与失 [J].
叶金强 .
中外法学, 2017, 29 (03) :645-655
[5]   论宪法上的一般人格权及其对民法的影响 [J].
王锴 .
中国法学, 2017, (03) :102-121
[6]   释明权行使的要件及效果论——对《证据规定》第35条的规范分析 [J].
曹云吉 .
当代法学, 2016, 30 (06) :116-128
[7]   人的尊严的法律属性辨析 [J].
胡玉鸿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5) :101-119+206
[8]   宪法上的尊严理论及其体系化 [J].
王旭 .
法学研究, 2016, 38 (01) :37-55
[9]   基本权利与私法 [J].
克劳斯-威尔海姆·卡纳里斯 ;
曾韬 ;
曹昱晨 .
比较法研究, 2015, (01) :17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