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硕—博”连续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6
作者
王永生 [1 ]
庞之洋 [2 ]
丁江明 [3 ]
刘承江 [3 ]
杨琼方 [3 ]
孙存楼 [3 ]
魏应三 [3 ]
机构
[1] 海军工程大学
[2] 海军工程大学船舶与动力学院机械工程系系
[3] 海军工程大学船舶与动力学院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本-硕-博; 连续人才培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0 [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导师作为承担者来研究、统筹安排并实施"本-硕-博"连续人才培养计划,探索"高质量人才的快速培养"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长期性、艰巨性"的矛盾处理的一般规律,并试图培养出本科、硕士、博士各阶段成才效果明显的优秀学生。实施方法是:从本科第七学期开始寻找培养对象即保研生或优秀考研生,从毕业设计开始,展开"本-硕-博"人才统筹培养的工作,通过本科阶段、硕士阶段、博士阶段的连续而全面的训练,进行研究生人才优质、快速培养。经过连续六届学生实践,该研究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26+142 +14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2]   贯通式本硕连读培养模式 [J].
柳进 ;
刘明珠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2, (09) :35-38
[3]   本硕统筹,培养高层次工科人才 [J].
李蔚 ;
张文雪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1, (04) :21-24
[4]   从硕博连读到学硕连读 [J].
王子成 ;
殷昌义 ;
竺曼莉 .
教育发展研究 , 1999, (S1) :27-31
[5]   本硕连读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J].
柳进 ;
刘明珠 ;
孙佰清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9, (01) :58-60
[6]   对“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J].
张小明 .
高等教育研究, 1996, (02) :78-80
[7]   也谈“缩短硕士生培养年限”和实行“硕博连读” [J].
吴镇柔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5, (02) :46-48
[8]   关于“缩短硕士生学制”和“硕博连读”问题的思考 [J].
秦惠民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4, (06) :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