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镇建设和农村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

被引:126
|
作者
屠爽爽 [1 ,2 ]
龙花楼 [1 ]
李婷婷 [1 ,2 ]
戈大专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村镇建设; 农村发展; 发展机理; 发展模式; 中国;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5.12.020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村镇是城乡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镇建设对于实现城乡统筹、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和乡村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要素—结构—功能"关联的视角,阐述了村镇建设和农村发展的机理;基于农村发展动力源的差异性,将村镇建设和农村发展模式划分为外援驱动型、内生发展型和内外综合驱动型三个一级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农村主导功能视角,将其进一步细分为城镇建设带动型、劳务输出带动型、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带动型、乡镇工业带动型、乡村文化产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带动型以及专业市场组织型7个二级模式。最后,从统筹城乡发展、稳步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构乡村空间格局、加强村镇治理体系建设的角度探讨了村镇建设的创新机制和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7+160 +1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 [21] Analysis of rural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the turn of the new millennium
    Long, Hualou
    Zou, Jian
    Pykett, Jessica
    Li, Yurui
    [J]. APPLIED GEOGRAPHY, 2011, 31 (03) : 1094 - 1105
  • [22] Accelerated restructuring in rural China fueled by ‘increasing vs. decreasing balance’ land-use policy for dealing with hollowed villages[J] . Hualou Long,Yurui Li,Yansui Liu,Michael Woods,Jian Zou.Land Use Policy . 2011 (1)
  • [23] 英国乡村发展政策演变及启示
    龙花楼
    胡智超
    邹健
    [J]. 地理研究, 2010, 29 (08) : 1369 - 1378
  • [24] 中国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民权“画虎村”为例
    李学鑫
    陈世强
    薛诺稳
    [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 (02) : 16 - 21
  • [25]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的回顾与反思
    房艳刚
    刘继生
    程叶青
    [J]. 经济地理, 2009, 29 (09) : 1530 - 1534
  • [26]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
    龙花楼
    刘彦随
    邹健
    [J].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 426 - 434
  • [27] 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基本经验[J]. 张晓山.中国乡村建设. 2009(01)
  • [28] 乡村空间地域系统的功能多元化与新农村发展模式
    刘自强
    李静
    鲁奇
    [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05) : 532 - 536
  • [29] 中国新农村建设创新理念与模式研究进展
    刘彦随
    [J]. 地理研究, 2008, (02) : 479 - 480
  • [30] 中国区域农村发展动力机制及其发展模式
    张富刚
    刘彦随
    [J]. 地理学报, 2008, (02) : 115 -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