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智能算法主体化

被引:17
作者
邹开亮
刘祖兵
机构
[1]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ChatGPT; 智能算法; 主体资格; 责任能力; 增进式; 伦理审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D913 [民法]; B82-05 [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30105 ; 01 ; 0101 ;
摘要
数字文明社会孕育着智能算法主体化的现实需要,ChatGPT的问世尤其强化了这种需要。主流观点对智能算法主体化或限制或否定,其目的在于维护基于康德人类中心主义哲学建立的现代法律制度,但已难以满足当下社会关系复杂化和多元化的现实要求。现有法律制度剥夺智能算法的责任能力和歧视智能算法,对此,应当建立智能算法责任能力保障制度。因为深度学习能力使智能算法具有认知能力和朦胧的独立意识,而法律须具备前瞻性,应当将智能算法视为法学领域之延伸和规则外化,构建“增进式”的智能算法法律人格授予机制,实施常规动态管理。主体资格之实质审查当以伦理审查为重点,以“五大原则”为纲领,构建系统化的伦理审查机制,实现道德施治常态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的主体性影响研究.[D].李创.中共中央党校.2020, 05
[2]   The problem of ascribing leg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case of robotics [J].
Beck, Susanne .
AI & SOCIETY, 2016, 31 (04) :473-481
[3]  
Algorithmic Accountability.[J].Nicholas Diakopoulos.Digital Journalism.2015, 3
[4]   Is there an ethics of algorithms? [J].
Kraemer, Felicitas ;
van Overveld, Kees ;
Peterson, Martin .
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1, 13 (03) :251-260
[5]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德)康德(Kant)著;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
[6]  
实用人类学.[M].(德)康德(Kant;I.)著;邓晓芒译;.重庆出版社.1987,
[7]  
人工智能法律人格否定研究.[D].朱林.河北经贸大学.2022, 07
[8]  
从自然法与实证主义之争看法律人工智能的困境与出路.[D].陈声超.江西财经大学.2020, 12
[9]  
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资格探讨.[D].郑有蒙.广西师范大学.2020, 06
[10]  
基于进化算法的复杂网络鲁棒性优化与分析.[D].唐向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