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土地政策及其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对“土地财政”现象成因的一个假说

被引:22
|
作者
白彦锋 [1 ]
刘畅 [2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
[2]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土地财政; 负地价;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13.07.004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F812 [中国财政];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由此产生的"土地财政"现象已经成为了威胁地方财政体制稳定的一大隐患。本文通过对"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变动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假说:中央政府土地政策对地方土地出让合约自由的管制是扭曲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进而引发"土地财政"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利用我国2003-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这一假说进行了计量实证检验。本文认为,应当改革现行的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提高中央财政在土地出让金中的分享比例,但在土地出让合约选择上应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由。与此同时,应当提高地方政府在增值税分享中所占的比例,将"扩围"之后的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作为地方政府的主体财政收入。上述政策组合是化解"土地财政"危局、进而发挥"县际竞争"机制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激励作用的一套可行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