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技术来源、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能源强度

被引:8
作者
董直庆
赵景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技术来源; 有偏技术进步; R&D; 能源强度;
D O I
10.13916/j.cnki.issn1671-511x.2017.05.012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5 ; 0202 ;
摘要
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基于2001—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估计八种来源技术进步偏向性,以及中性技术进步与有偏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并探析所有制结构对政府R&D支出与企业R&D支出技术进步能源偏向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不同技术来源的能源强度效应存在非一致性。其中,三种R&D技术、引进国外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和出口六种来源的技术进步总效应可降低能源强度,技术改造与进口来源技术的总效应却增加能源强度,有偏技术进步效应大于中性技术进步效应;(2)R&D资金的性质不同对能源强度作用差异明显。其中,政府R&D支出为能源节约型,企业R&D支出为能源使用型;(3)所有制结构与能源-资本相对丰裕交互效应、能源节约-劳动相对丰裕度是政府R&D支出为能源型和企业R&D支出为能源使用型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1+147 +147-14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对外贸易是否有利于提高能源环境效率——以中国工业行业为例 [J].
林伯强 ;
刘泓汛 .
经济研究, 2015, 50 (09) :127-141
[2]   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与绿色增长转型——基于中国33个行业的实证考察 [J].
何小钢 ;
王自力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02) :50-62
[3]   谁在利用政府补贴进行创新?——所有制和要素市场扭曲的联合调节效应 [J].
杨洋 ;
魏江 ;
罗来军 .
管理世界, 2015, (01) :75-86+98+188
[4]   理解中国能源强度的变化:一个综合的分解框架 [J].
林伯强 ;
杜克锐 .
世界经济, 2014, 37 (04) :69-87
[5]   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 [J].
王班班 ;
齐绍洲 .
经济研究, 2014, 49 (02) :115-127
[6]   要素市场扭曲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J].
林伯强 ;
杜克锐 .
经济研究, 2013, 48 (09) :125-136
[7]   对外贸易与能源消耗:基于中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J].
熊妍婷 .
财贸研究, 2011, 22 (06) :70-75
[8]   FDI知识溢出效应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区域性影响 [J].
齐绍洲 ;
方扬 ;
李锴 .
世界经济研究, 2011, (11) :69-74+89
[9]   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中国企业R&D? [J].
张杰 ;
周晓艳 ;
李勇 .
经济研究, 2011, 46 (08) :78-91
[10]   FDI对我国地区能源强度影响的经验研究 [J].
叶素云 ;
叶振宇 .
国际贸易问题, 2010, (09) :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