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高等性意涵及其实现

被引:35
作者
匡瑛 [1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2]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关键词
双高计划; 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71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8 ;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需突破思维定势,在原"高等性"内涵说失效情况下,建构基于类型教育的高职教育"高等性"内涵框架:均等化范型走向多样化范型是高职"高等性"的理论根基;科学学术走向应用学术是高职"高等性"的内在规定;高职院校主体走向产教深度融合是高职"高等性"的外在特征。高职发展要从四个方面实现"高等性"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创新的制度化与中国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 [J].
杨钋 ;
孙冰玉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 (06) :118-124
[2]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双重结构及政策重心转移 [J].
杨九诠 .
教育研究, 2018, 39 (11) :42-49
[3]   通过融合重塑关系和创新服务 [J].
杨敬文 .
新闻前哨, 2018, (10) :21-21
[5]   高职教育高等性的内涵及其文化分析 [J].
徐国庆 .
中国高教研究, 2011, (10) :68-70
[6]   从高等教育分类看我国特色型大学发展 [J].
潘懋元 ;
王琪 .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05) :17-19
[7]   技术工人和技术员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两类人才 [J].
严雪怡 .
职教论坛, 2009, (34) :48-50
[8]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从“技术应用性人才”到“高技能人才” [J].
匡瑛 ;
石伟平 .
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7 (22) :21-23
[9]   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体系刍议 [J].
潘懋元 .
教育研究, 2005, (05) :26-29
[10]   高等职业教育“高”在哪里 [J].
贺贤土 .
职业技术教育, 2003, 24 (21) :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