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和环境绩效评价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11
作者
杜克锐 [1 ]
鄢哲明 [2 ]
杨志明 [3 ]
机构
[1]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2]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3] 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能源效率; 环境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随机前沿分析;
D O I
10.19511/j.cnki.jee.2018.01.008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评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率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他们之间的能源和环境绩效差异,而且为提高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率也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依据。本文首先厘清能源效率、环境效率和系统综合效率的内涵,梳理出国内外能源和环境绩效评价方法的发展脉络以及在中国的经验研究;其次,系统地比较不同绩效评价方法之间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探讨该领域内进一步的研究方向。通过文献分类爬梳,本文发现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异质技术的相关建模、考虑随机噪声或不确定性因素、寻找能源或环境非效率的根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38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129 条
[91]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i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the OECD: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J].
Zaim, O ;
Taskin, F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0, 58 (02) :95-107
[92]   A survey of 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J].
Ang, BW ;
Zhang, FQ .
ENERGY, 2000, 25 (12) :1149-1176
[93]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on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in integrated paper plants [J].
Boyd, GA ;
McClelland, JD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1999, 38 (02) :121-142
[94]  
Communication The evolution of the “carbonization index”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Otavio Mielnik;José Goldemberg.Energy Policy.1999, 5
[95]  
Decomposition of aggregate carbon intensity for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comparison of declining trends from 10 OECD countries for the period 1971–1991.[J].Lorna A. Greening;William B. Davis;Lee Schipper.Energy Economics.1998, 1
[96]   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因素分析 [J].
齐志新 ;
陈文颖 .
上海经济研究, 2006, (06) :8-16
[97]   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 [J].
吴巧生 ;
成金华 .
财经研究, 2006, (06) :75-85
[98]   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能源消耗强度因素模型 [J].
王玉潜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5, (06) :35-39
[99]   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 [J].
王庆一 .
节能与环保, 2003, (08) :5-7
[100]   中国各地区低碳经济转型进程评估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12, 47 (08) :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