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个人信息”的限定

被引:12
作者
王哲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个人信息; 核心法益; 信息自决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刑法司法解释对个人信息保护范围的扩大化规定具有刑法解释扩张化的倾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所保护的核心法益是个人信息人格权中的信息自决权,个人信息自决权包括个人信息公开的自决权以及个人信息使用范围自决权,不具有可识别性个人信息不在个人信息自决权的法益保护范围之内。司法解释对不具有可识别性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目的主要是对抽象的公共利益的保护。司法解释将不具有可识别性的个人信息纳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个人信息的范围既容易导致刑法的立场不明确,不利于保障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也不具有必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预防刑法的天然偏差与公共法益还原考察的化解方式 [J].
房慧颖 .
政治与法律, 2020, (09) :101-109
[2]   个人数据的刑法保护模式 [J].
劳东燕 .
比较法研究, 2020, (05) :35-50
[3]   APP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以知情同意为视角 [J].
张勇 .
法学, 2020, (08) :113-126
[5]   法益自决权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边界 [J].
冀洋 .
中国法学, 2019, (04) :66-83
[6]   以“权利束”视角探究数据权利 [J].
闫立东 .
东方法学, 2019, (02) :57-67
[7]   《民法总则》个人信息保护条文研究 [J].
张新宝 .
中外法学, 2019, 31 (01) :54-75
[10]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适用态势与争议焦点探析 [J].
喻海松 .
法律适用, 2018, (07)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