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刑法学思考

被引:17
作者
刘长秋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生命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刑法; 犯罪; 刑事责任;
D O I
10.19404/j.cnki.dffx.2008.02.004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辅助生殖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医疗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刑事责任理论与制度带来了挑战,但从刑法学的视角来进行考察,辅助生殖具有伦理上的正当性。人类胚胎、精子、卵子是一种介于人与物之间的一种特殊人格体,对这种特殊人格体,法律应承认其特殊地位,并给予特殊保护。强制采精、采卵、供精都具有犯罪性。代孕不具备伦理正当性,应为刑法明文禁止。为了应对辅助生殖技术的挑战,我国刑法应增设辅助生殖犯罪及其刑事责任制度,并应利用好现有刑法中的一些规定。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胚胎法律地位问题研究 [J].
高玉玲 ;
周正环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92-94
[2]   生殖细胞的法律地位与权利归属新探 [J].
张燕玲 .
唯实, 2007, (05) :71-74
[3]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和法律对策 [J].
李战胜 ;
袁长海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 (02) :106-107
[4]   代孕技术的伦理与法律反思 [J].
叶剑 ;
吴敏 .
河南医学研究, 2006, (02) :178-180
[5]   体外受精胎胚的法律地位研究 [J].
徐国栋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5, (05) :52-68
[6]   人的克隆:支持和反对的论证 [J].
邱仁宗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3) :108-118
[7]   代孕行为引起的法律问题探究 [J].
黄邦道 .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1) :47-49
[8]   澳大利亚2002年禁止克隆人法案(节译) [J].
谢广宽 .
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4, (01) :76-78
[9]   论代孕的合理使用及其法律调控 [J].
徐继响 ;
杨文心 .
科技与法律, 2003, (03) :81-85
[10]   人工授精活动中的犯罪化问题 [J].
金碧华 .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3, (03) :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