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机制与路径——“烙印理论”的视角

被引:30
作者
林克松
机构
[1]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工匠精神; 烙印理论; 烙印机制; 印记;
D O I
10.13763/j.cnki.jhebnu.ese.2018.03.010
中图分类号
G71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期职业院校的重要使命。基于烙印理论的视角,培育工匠精神实质上是给学生留下工匠精神的印记并使印记发挥持续影响的过程。被烙印者(职业院校学生)处于敏感期是工匠精神烙印的前提,复杂的情境因素是工匠精神印记的来源,基于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内化烙印特征形成印记是工匠精神的烙印过程。工匠精神的印记还可能发生复制、扩大以及衰退等形态变化。因循工匠精神的烙印机制,职业院校要精准定位工匠精神的烙印目的、统筹设计工匠精神的烙印过程、持续监测工匠精神的烙印结果,从而真正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印记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多维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剖析与解读 [J].
庄西真 .
中国高教研究, 2017, (05) :92-97
[2]   工匠精神的企业行为与省际实践 [J].
曾颢 ;
赵曙明 .
改革, 2017, (04) :125-136
[3]   高职院校传承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三大困境刍议 [J].
吴玉剑 ;
刘燕 .
职教论坛, 2017, (04) :82-85
[4]   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 [J].
叶美兰 ;
陈桂香 .
高教探索, 2016, (10) :27-31
[5]   烙印效应:民营企业谁在“不务正业”? [J].
戴维奇 ;
刘洋 ;
廖明情 .
管理世界, 2016, (05) :99-115+187
[6]   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 [J].
李宏伟 ;
别应龙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 31 (08) :54-59
[7]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机制的建构逻辑 [J].
廖志诚 .
探索, 2015, (02) :155-159
[8]  
Imprinting: Toward a Multilevel Theory[J] . Christopher Marquis,András Tilcsik.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 . 20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