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走出“中国学习者悖论”——中国大学生主体性学习解释框架的构建
被引:46
|作者:
张华峰
[1
]
史静寰
[1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2] 清华大学全球学校与学生发展评价中心
来源:
关键词:
中国学习者悖论;
主体性学习;
解释框架;
中国特色;
D O I:
10.16298/j.cnki.1004-3667.2018.12.06
中图分类号: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中国学习者悖论"的核心是难以解释中国学生被动、遵从甚至压抑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表现,却能产生优异、甚至大幅领先于西方国家学生学习成果的现象。究其原因,使用基于西方教学实践生成的凸显学生主体性学习特质的概念和标准,来评价中国本土学生的学习实践而产生的误判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借助哲学上具有普遍意义的主体性概念框架,综合考量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情境对中国大学生学习的双重影响,结合相关文献以及对CCSS数据的简要分析,初步构建起对中国大学生主体性学习进行解释的框架,并概括为:"学思结合"的认知策略、"内圣外王"的学习动机以及"敬师乐群"的校园人际交往。这一框架运用不同于西方的概念和标准,解释中国大学生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土壤,将西方教育教学理论内化于中国现代大学情景中所表现出的主体性学习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8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