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新中国成立以来区域平衡发展的逻辑进路——基于马克思主义要素配置理论的分析
被引:5
作者:
王怡颖
机构:
[1]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区域平衡发展;
逻辑进路;
马克思主义要素配置理论;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23.01.003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要素配置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优劣,推动要素配置质量的提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关键。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结不能仅囿于西方经济研究范式的片面分析,只有立足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事实,以马克思主义要素配置理论为学理依托,构建以要素配置为逻辑主线的区域经济分析框架,才能客观认识党领导下的区域经济发展逻辑的内在一致性。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经济发展的典型事实表明,要素配置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制度设计及其发展战略转向,其中要素配置一般与特殊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遵循一般规律,要素配置的双重参照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是“人民性”与“效率性”的统一,要素配置的双重主体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是政府与市场博弈的产物。面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应当在构建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的多维要素配置机制,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区域创新发展机制等方面有所作为。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4
页数:10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