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与区域平衡充分发展

被引:2
作者
李松龄
机构
[1] 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分工理论; 社会主要矛盾; 区域平衡充分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0305 ; 030503 ;
摘要
区域平衡充分发展有利于化解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平衡充分发展的社会分工体系能够促进区域平衡充分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基本经济制度,提高商品等价交换的程度;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形成有效的社会分工利益新机制;深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水平等,能够促进社会分工体系由不平衡不充分向平衡充分的方向转换,有利于推进区域平衡充分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新时代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论认识与当代意义——基于劳动价值理论的分析 [J].
李松龄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20, 40 (07) :3-13
[2]   超额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及其当代意义 [J].
李松龄 .
经济纵横, 2019, (04) :28-36
[3]   市场经济下劳动力的资本化及其实现途径——对马克思劳动力资本理论的再认识 [J].
李丽辉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 2006, (01) :79-81
[4]   论劳动力要素资本化及其重要性 [J].
张秋菊 .
财经问题研究, 2002, (11) :7-9
[5]   劳动力要素资本化初探 [J].
张秋菊 .
辽宁财专学报, 2002, (05) :7-8
[6]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 人民出版社 , 习近平, 2017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82
[8]  
资本论[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著,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