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与“债权”区分的基本成因

被引:3
作者
冉昊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关键词
物权; 债权; 二元区分:历史合理性; 经验合理性; 逻辑合理性;
D O I
10.16064/j.cnki.cn34-1003/g0.2014.04.053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D923.3 [债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现有对财产权基本结构的认识摆不脱物权/债权二元区分的"前见"制约,因此若要期望能形成有效的反动(re-act),首先必须察明物债区分的理由,然后梳理其演变历程,发现内在脉络的矛盾,最终循此矛盾提出改善性甚至替代性的方案。本文着力于第一步工作,在既往物权/债权二元区分的纷纭论述中概括出其最主要的支撑和理由,分别是前见理论路径提供的历史合理性、生活常识认知提供的经验合理性、以及满足现代交易保护要求的逻辑合理性。在此梳理过程中,我们也就看到了闪烁在其背后的线索变化——物债区分标准和物权/债权概念含义的潜行转变,以此引导出下一步的脉络梳理矛盾发现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5+106 +10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不动产物权变动和交易安全.[M].王茵著;.商务印书馆.2004,
[2]  
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M].(日)我妻荣著;王书江;张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3]  
新工具.[M].(英)培根(FrancisBacon)著;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84,
[4]  
古代法.[M].[英]梅因;H·S 著;沈景一 译.商务印书馆.1959,
[5]   物债二分体系下的物权法定 [J].
张鹏 .
中国法学, 2013, (06) :67-78
[7]   物权法自治性观念的变迁 [J].
朱虎 .
法学研究, 2013, 35 (01) :141-158
[8]   债权与物权在规范体系中的关联 [J].
常鹏翱 .
法学研究, 2012, 34 (06) :79-97
[9]   物权债权区分理论的再证成 [J].
温世扬 ;
武亦文 .
法学家, 2010, (06) :35-45+175
[10]   物权法定原则批判——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五条 [J].
杨代雄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7, (04) :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