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文化空间及其演化机理

被引:51
作者
李星明 [1 ,2 ]
朱媛媛 [1 ,2 ]
胡娟 [1 ,2 ]
时朋飞 [1 ,2 ]
LIU Juanita C [3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2]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城市圈研究院
[3] 夏威夷大学旅游业管理学院
关键词
文化空间; 旅游地文化空间; 空间形态; 演化机理;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5.05.026
中图分类号
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旅游活动的文化属性决定了旅游地本质上是为旅游者提供一个文化空间。从旅游地文化的空间研究转向空间的文化研究,并厘清旅游地文化空间的内涵及其演化机理,寻求旅游地的文化发展规律,有助于解决旅游规划与开发中"造文化、造景观"的困境。基于空间生产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及旅游地文化空间的活态性,旅游地文化空间的时间和功能演化是由原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空间演变为服务于旅游发展的生产与生活空间的过程。旅游地文化空间在形态上,则表现为文化节点、文化轴线、文化场、文化域面等基本空间形态的形成与演化。文化场作为最为重要的空间形态,它是旅游地进行生产、生活与服务的真实场景,体现了人与旅游景观的社会文化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旅游规划的文化生态理论研究 [J].
李星明 ;
曾菊新 ;
LIU Juanita C .
人文地理, 2014, (01) :129-133+60
[2]   旅游地域系统时空维演化理论探讨 [J].
李雪 ;
李善同 .
社会科学家, 2012, (09) :89-92
[3]   “空间的生产”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城市研究的启示 [J].
叶超 ;
柴彦威 ;
张小林 .
经济地理, 2011, 31 (03) :409-413
[4]   文化旅游的空间形态研究——基于文化空间的综述与启示 [J].
侯兵 ;
黄震方 ;
徐海军 .
旅游学刊, 2011, 26 (03) :70-77
[5]   基于文化空间理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化生存实践 [J].
张晓萍 ;
李鑫 .
学术探索, 2010, (06) :105-109
[6]   我国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微观机理与动态模拟研究 [J].
薛领 ;
翁瑾 .
旅游学刊, 2010, 25 (08) :26-33
[7]   旅游化生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存模式 [J].
王德刚 ;
田芸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32 (01) :16-21
[8]   中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比较研究:基于文化空间的分析视野 [J].
刘朝晖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30 (01) :24-29
[9]   文化时间与文化空间:文化环境的本体论维度 [J].
苗伟 .
思想战线, 2010, 36 (01) :101-106
[10]   旅游民俗文化空间的筛选与旅游价值分析——以陕西为例 [J].
库瑞 ;
陈锋仪 .
人文地理, 2009, 24 (05) :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