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甲斑蝥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和机制

被引:2
|
作者
杨洋
刘佳佳
薛建华
虞俊波
机构
[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类风湿关节炎(RA); 核因子-κB信号; 凋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成纤维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RA滑膜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去甲斑蝥素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κB抑制蛋白激酶α(IKK-α)、核因子-κBp65(NF-κBp65)蛋白表达。NF-κB信号激活剂和去甲斑蝥素共同处理RA滑膜成纤维细胞,检测IL-6、IL-8水平及Bax、Bcl-2、IKK-α、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去甲斑蝥素组细胞增殖能力、IL-6和IL-8水平及Bcl-2、IKK-α、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升高。NF-κB激活剂能逆转去甲斑蝥素对RA滑膜成纤维细胞凋亡,IL-6、IL-8水平及Bax、Bcl-2、IKK-α、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结论去甲斑蝥素具有促进RA滑膜成纤维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作用,其机制与下调NF-κB信号通路激活水平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191 / 319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去甲斑蝥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
    殷世亮
    张弘
    贾丽娜
    金戈
    房丽娜
    孟冉
    吴祖倩
    周雪茹
    王露桐
    [J].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9, 21 (06) : 500 - 504
  • [2] 去甲斑蝥素介导NOD2/RIP2/NF-κB通路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黄亚萍
    肖惠玲
    李艳红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 18 (17) : 1800 - 1804
  • [3] 去甲斑蝥素抑制黑色素瘤M14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
    高杨
    程毅
    任明媛
    岳育杨
    [J]. 天津医药, 2018, 46 (12) : 1273 - 1276+1377
  • [4] 去甲斑蝥素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干预的研究
    黄云峰
    伍秋霞
    韦俏宇
    黄亿芸
    贺红光
    彭小梅
    叶琨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8, 34 (04) : 61 - 65
  • [5] 去甲斑蝥素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对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庞长河
    薛亚轲
    董阳
    王晓涛
    魏新亭
    [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8, 35 (06) : 1080 - 1082
  • [6] Protective Effect of Norcantharidin on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Rats[J]. SHEN Hong-bo,HUO Ze-jun,BAI Yun-jing,HE Xiao-juan,LI Chang-hong,ZHAO Yu-kun,GUO Qing-qing.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18(04)
  • [7] 去甲斑蝥素联合传统方案治疗狼疮性肾炎50例临床评价附视频
    陈东军
    镡红印
    石伟
    王黎辉
    贾英辉
    蒋莹辉
    王刚
    [J]. 中国药业, 2018, (07) : 35 - 38
  • [8] 去甲斑蝥素体外抑制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的实验研究
    刘晓燕
    李娟
    甘淋
    王丽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 (13) : 1 - 4
  • [9] 去甲斑蝥素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NF-κB活性的影响
    姚铠涛
    陈江声
    陈春莉
    [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5, 20 (05) : 406 - 410
  • [10] 去甲斑蝥素通过NF-κB/IκBα途径增强阿霉素的抗骨髓瘤效应
    宋晓宁
    杜恒飞
    于路佳
    蒙艳凤
    吕鸿雁
    孙丽霞
    孟建波
    张金巧
    [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1, (12) : 809 - 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