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从技术整合到人机融合

被引:61
作者
蔡连玉
金明飞
周跃良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转型本质; 技术整合; 人机融合;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3.03.004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探寻教育数字化转型质的规定性是有效推进转型实践的认识基础。信息技术整合提升了信息分享效率,但客观上带来了技术与教育主体(教师、学生、管理者)的分离,不能实现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汇集融合。作为理论范式的教育“技术整合”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是一个通过技术与课程的“物物整合”,革新教学内容呈现,注重知识推送,促进学生知识获取,从而提升工业化“教育生产”效率的过程。“技术整合”范式在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与价值论四个维度都存在限度,难以满足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创造需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指向是“人机融合”,这一新范式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是一个通过教育主体与机器的“人机融合”,利用人机协同,汇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促进学生心智成长,从而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的过程。这一范式遵循了现代教育理念,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基于“人机融合”理念:(1)通过整体流程再造,实现教育全系统数智驱动;(2)通过新型能力建设,实现教育人机一体化;(3)通过系统优化创新,实现价值体系的重构;(4)通过组织专项研发,实现技术的教育性提升。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1]  
人工智能助力实现教育个性化[N]. 袁振国.中国信息化周报. 2021 (012)
[12]  
人机融合[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刘伟, 2021
[13]  
生命3.0[M]. 浙江教育出版社 , 迈克斯·泰格马克, 2018
[14]  
技术与生活世界[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 伊德 (Ihde, 2012
[15]  
科学革命的结构[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库恩, 2012
[16]  
社会科学方法论[M]. 华夏出版社[德]马克斯·韦伯, 1999
[17]  
New Romantic Cyborgs:Romanticis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End of the Machine[J] . Mark Coeckelbergh. . 2017
[18]   信息技术的教育理论意蕴及其限度 [J].
李云星 ;
王良辉 ;
周跃良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 (05) :17-25
[19]   人机协同决策支持的个性化适性学习策略探析 [J].
彭红超 ;
祝智庭 .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 (02) :12-20
[20]   教育信息化2.0:智能教育启程,智慧教育领航 [J].
祝智庭 ;
魏非 .
电化教育研究, 2018, 39 (09)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