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反贫困发展机制研究——以新疆和田地区墨玉、策勒、洛浦三县为例

被引:6
作者
宋才发 [1 ]
周丽莎 [2 ]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2]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反贫困; 发展机制;
D O I
10.14100/j.cnki.65-1039/g4.2010.04.014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文章介绍了和田地区普遍贫困的基本状况并对致贫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政府帮扶的措施和手段由开始的输血式扶贫,逐渐转向增强造血功能式扶贫。和田地区"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扎实有力,"援疆工作"和各级"定点帮扶"扶持力度加大,科技培训带来贫困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完善民族地区反贫困发展机制,必须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的反贫困机制转化,转换政府直接投入财政支出的扶贫模式,完善区域性开发扶贫模式,建立贫困人口参与扶贫项目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新疆边境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反贫困开发 [J].
杨强 ;
李万明 ;
曹之然 .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 (05) :19-20
[2]   少数民族人口贫困问题的多角度分析——以新疆为例 [J].
敬莉 .
生产力研究, 2008, (03) :61-63+103
[3]   新疆贫困地区科技扶贫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J].
明拥军 ;
陈彤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6, (01) :40-43
[4]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的贫困原因及其政策启示 [J].
童玉芬 ;
王海霞 .
人口与经济, 2006, (01) :7-12
[5]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 [J].
郑长德 .
人口与经济, 2003, (01) :7-11
[6]  
西部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及其法律保障研究[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黄颂文,宋才发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