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黄河主要来沙区林草植被变化及对产流产沙的影响机制
被引:23
|作者:
刘晓燕
[1
]
杨胜天
[2
]
李晓宇
[3
]
周旭
[2
]
罗娅
[2
]
党素珍
[4
]
机构:
[1] 黄河水利委员会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3] 黄河水文水资源研究院
[4]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多沙区;
林草植被;
产流产沙;
影响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 [植物生态学];
P343.1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0年以来,黄土高原林草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同期黄河水沙也明显减少.本文基于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末、2010年和2013年卫星遥感影像,引入易侵蚀面积、林草地比例、林草地植被盖度和林草植被覆盖率等概念,并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中游多沙区林草植被的规模、盖度和结构变化;引入产沙系数、径流系数和产洪系数等概念,在流域层面上剖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林草植被覆盖状况与产沙、产洪和产水的响应关系,揭示了研究区近年水沙大幅减少的原因.研究认为,与20世纪70年代末相比,1998年以前林草植被变化不大,但1998~2013年林草植被覆盖率却由11%25%增加到35%55%,该改善过程恰是植被变化影响产沙的敏感阶段;高含沙洪水仍然是未来黄土高原支流的常遇洪水,但含沙量会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052 / 1059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