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物品、符号文本与空间场景的三重勾连:对一个鲁中村庄移动网络实践的民族志研究

被引:38
|
作者
冯强 [1 ]
马志浩 [2 ]
机构
[1]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三重勾连; 农村互联网; 信息传播技术; 受众民族志;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9.11.002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乡村日常生活是如何与信息传播技术发生勾连的?本文以"三重勾连"理论为分析框架,从科技物品、符号文本和空间场景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并采用民族志方法,从一个村庄的移动网络实践展现新媒介技术与农民日常生活的有机勾连。研究发现,在科技物品层面,智能手机在农村的下沉是物品经济性和技术可供性双重驱动的过程。村民对智能手机的消费实践体现了智能手机兼具共享体验和定制化的技术特性。在符号文本层面,村民移动网络的内容消费呈现出家庭分工模式和权力关系等带来的差异。同时,农村家庭对移动网络的日常消费具有"网络日程表"的特征。在空间场景层面,农村移动网络实践形成了农业生产"不在场的空间",也带来家庭共享空间的式微与"卧室文化"的形成。对于出国打工和远嫁的村民而言,移动网络具有维系基于血缘和地缘的关系网络与家庭空间再生产的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45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