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义探究的田野笔记——媒介人类学“实验性文本”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4
|
作者
孙信茹
王东林
赵洁
机构
[1]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田野笔记; 文化框架; 实验性文本; 意义探究;
D O I
10.16057/j.cnki.31-1171/g2.2018.08.010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于以参与观察和民族志书写为核心方法的媒介人类学来说,田野笔记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研究者在田野笔记的记录和书写中,总是带着自身的"文化框架"进入到特定的场景,这使得田野观察具有了多义性和多种可能性。因此,媒介人类学的田野笔记是研究者去创造意义的过程。本文研究者以一次媒介人类学的田野经历作为分析起点,反思自身在田野过程中的合作、观察、记录等环节,提出田野笔记"实验性文本"操作的实践方式,即研究者身处同一时空中观察,独立完成田野笔记、交换阅读、展开对话、建构文本意义。研究者这种"强烈浸入式的体验"和研究过程,为媒介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提供了富有洞见的思考。同时,民族志和田野笔记作为一种方法论实践,在今日或许也将迎来不同言说和表达的机会,而本文也是努力去展现这些不同言说和机会之一种。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转向数字文化研究
    杨国斌
    [J]. 国际新闻界, 2018, 40 (02) : 99 - 108
  • [2] 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
    高丙中
    [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3) : 58 - 63
  • [3] 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约翰·奥莫亨德罗, 2017
  • [4] 跨越边界的社区[M].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项飚, 2017
  • [5] 如何做田野笔记[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 埃默森 (Enerson, 2012
  • [6] 文化与社会[M].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英) 威廉斯, 2011
  • [7] 人类学家在田野[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澳) 休谟 (Hume, 2010
  • [8] 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M]. 商务印书馆 , (美) 拉比诺, 2007
  • [9] 写文化[M]. 商务印书馆 , (美)克立福德(Clifford, 2006
  • [10] 礼物的流动[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李放春,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