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指数和法及差积法的矿山损毁土地复垦为农用地的适宜性评价

被引:5
|
作者
程琳琳
孙海元
刘昙昙
赵宇昕
李玉虎
付亚洁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关键词
矿山; 损毁土地; 农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指数和法; 差积法;
D O I
10.15889/j.issn.1002-1302.2018.15.062
中图分类号
S28 [农田基本建设、农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确定因矿产开采损毁的土地复垦后利用方向的基础和前提。以龙驰煤矿作为研究区,结合损毁土地的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指数和法基于Arc GIS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评价结果依宜耕、宜林、宜草3个评价方向划分为高度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勉强适宜区、不适宜区,并利用差积法对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进行限制因子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各评价方向的高度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勉强适宜区、不适宜区的得分区间各不相同,宜林评价方向与宜耕、宜草同等适宜等级的各区间相比得分相对较大,宜耕评价方向的得分次之,宜草评价方向的得分最小。(2)同一评价单元,宜林评价方向得分最高,宜草评价方向得分最低。(3)宜林评价方向的勉强适宜区所占面积比例最大,而宜耕、宜草评价方向则是不适宜区所占面积比例最大。(4)宜林评价方向勉强适宜区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是水土污染程度,不适宜区除水土污染程度是主要限制性因子外,地表坡度和灌溉条件在部分评价单元也具有较强的限制性;宜耕评价方向勉强适宜区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是损毁程度和土地利用现状,不适宜区主要限制因子除损毁程度外还有灌溉条件和地表坡度;宜草评价方向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是损毁程度、地表坡度和灌溉条件。综合而言,龙驰煤矿采煤损毁土地最适宜复垦成林地,并可以通过降低水土污染程度提高宜林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适宜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42 / 24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1]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J].赵素霞,牛海鹏,张捍卫,张合兵,张小虎. 农业工程学报.2016(12)
  • [2] 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22年后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J].张晓霞,杨宗儒,查同刚,张志强,王高敏,朱聿申,吕志远. 生态学报.2017(02)
  • [3] 青藏高原若尔盖生态区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刘佳,陈超,秦宁生,李小兰,赖江,郭斌. 冰川冻土.2016(02)
  • [4] 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应用——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J].杨子生. 自然资源学报.2016(01)
  • [5] 岩溶山区不同地貌形态的土地利用变化比较分析[J].蔡广鹏,张朝琼.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5(04)
  • [6] 水电站工程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与实践[J].卢晓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07)
  • [7] 矿区废弃地复垦为农用地的适宜性评价[J].彭晓晴,宁芳,尹文影. 煤炭技术.2015(07)
  • [8] 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及其分区管制[J].郭杰,包倩,欧名豪,刘洋,赵海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04)
  • [9] 基于地形梯度的贵州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J].郜红娟,张朝琼,张凤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5(01)
  • [10] 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J].孙丕苓,许月卿,王数. 农业工程学报.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