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比较研究——以美、印两国为参考

被引:6
作者
周晗隽
姚贝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激励机制; 环境司法; 美国; 印度;
D O I
10.14026/j.cnki.0253-9705.2016.16.007
中图分类号
D912.6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环境公益诉讼在我国未呈井喷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原告的起诉激励机制。经济学的有限理性假设以及共有物品理论为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构建了理论模型。美国在环境公民诉讼中规定了公益律所与法律服务机构、败诉方负担规则、告发人诉讼规则,印度在环境公益诉讼中规定了调查委员会制度、信函管辖制度、执行监督机构制度。通过对美、印两国具体激励机制的借鉴,我国可以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强法院调查取证能动性、构建胜诉取筹制等方面对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进行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美环境公益诉讼比较研究 [J].
曹明德 .
比较法研究, 2015, (04) :67-77
[2]   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原告胜诉奖励机制 [J].
李义松 ;
陈昱晗 .
西部法学评论, 2015, (01) :1-8
[3]   印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及其启示 [J].
吴卫星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0, (05) :66-74
[4]   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J].
崔华平 .
环境保护, 2008, (24) :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