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双边信任模式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21
作者
林建浩 [1 ,2 ]
辛自强 [3 ]
范佳琳 [1 ,2 ]
周先波 [1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2] 中山大学中国转型与开放经济研究所
[3]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
关键词
双边信任; 群际接触; 社会认同;
D O I
10.13821/j.cnki.ceq.2018.04.12
中图分类号
F27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本文基于企业家调查数据发现中国省际双边信任存在不对称性,获得高信任的省份并未对其他省份表现出同等的信任。进一步实证研究表明:地理距离以及由基因距离和姓氏距离测度的历史差异,作为影响群际接触的深层因素,对省际双边信任的建立起阻碍作用,其中地理距离尤为显著;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群体身份影响着人们对其他群体可信性的感知和判断,本文分别以明清进士密度和对数人均GDP度量各省的儒家传统和经济实力,发现二者作为群体社会身份表征,对双边信任的影响呈现出"偏向性"模式,即只有当目标地的身份表征高于来源地时,才会得到较高的省外信任评价,而且两类身份表征的作用是相互加强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127 / 1148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实际政治权力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影响 [J].
李飞跃 ;
张冬 ;
刘明兴 .
经济研究, 2014, 49 (12) :45-59
[2]   再议儒家文化对一般信任的负效应——一项基于2007年中国居民调查数据的考察 [J].
胡安宁 ;
周怡 .
社会学研究, 2013, (02) :28-54
[3]  
群际信任的增进:社会认同与群际接触的方法[J]. 辛素飞,明朗,辛自强.心理科学进展. 2013(02)
[4]   人际—群际信任的差异:测量与影响因素 [J].
辛自强 ;
高芳芳 ;
张梅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2 (01) :76-82
[5]   中国省际贸易模式:基于铁路货运的研究 [J].
徐现祥 ;
李郇 .
世界经济, 2012, 35 (09) :41-60
[6]   大学生人际信任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J].
辛自强 ;
周正 .
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 (03) :344-353
[7]   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J].
樊纲 ;
王小鲁 ;
马光荣 .
经济研究, 2011, 46 (09) :4-16
[8]   群际接触理论——一种改善群际关系的理论 [J].
李森森 ;
龙长权 ;
陈庆飞 ;
李红 .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 (05) :831-839
[9]   积极情绪对群际关系认知的影响 [J].
佐斌 ;
赵菊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03) :119-123
[10]   信任、信任的起源与信任的变迁 [J].
马得勇 .
开放时代, 2008, (04) :7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