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际接触理论——一种改善群际关系的理论

被引:94
|
作者
李森森
龙长权
陈庆飞
李红
机构
[1]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群际接触; 群际接触假说; 群际关系; 偏见; 群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9 [应用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在群际接触假说基础上形成的群际接触理论表明,群际接触具有改善群际关系、减少群际偏见的作用。围绕群际接触理论的最新研究拓展了研究对象,研究了群际接触对外显和内隐偏见的降低作用,间接接触的作用也开始被重视。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作用机制涵盖依存关系、群际互动、情绪因素和认知因素四个方面。在对平等的地位、共同的目标、群际合作以及权威、法律的支持几个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跨群体友谊的重要性。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注意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完善群际接触理论的理论体系,对不良的群际接触予以重视,并注意与其他相关理论相结合,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审视群际接触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831 / 83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张文宏
    雷开春
    [J]. 社会学研究, 2008, (05) : 117 - 141+244
  • [2] 化解民族冲突的策略——民族接触与相互依存
    刘毅
    [J].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01) : 179 - 184
  • [3] 白马藏族初中学生文化适应和智力水平的关系
    胡兴旺
    蔡笑岳
    吴睿明
    李红
    张志杰
    [J]. 心理学报, 2005, (04) : 497 - 501
  • [4] 群际接触理论介评
    陈晶
    佐斌
    [J]. 心理学探新, 2004, (01) : 74 - 78
  • [5] 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述评
    陈会昌
    叶子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7, (04) : 49 - 53
  • [6] Future directions for intergroup contact theory and research
    Pettigrew, Thomas R.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008, 32 (03) : 187 - 199
  • [7] Imagining intergroup contact promotes projection to outgroups
    Stathi, Sofia
    Crisp, Richard J.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008, 44 (04) : 943 - 957
  • [8] When Social Context Matters: The Influence of Long–Term Contact and Short–Term Exposure to Admired Outgroup Members on Implicit Attitude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J] . NilanjanaDasgupta,Luis M.Rivera.Social Cognition . 2008 (1)
  • [9] Personalization and the promise of contact theory
    Miller, N
    [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002, 58 (02) : 387 - 410
  • [10] Race, School Integration, and Friendship Segregation in America[J] . James Moody.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200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