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供给转型与变革

被引:104
作者
余胜泉
汪晓凤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教育供给; 教育公共服务; 转型与变革;
D O I
10.13966/j.cnki.kfjyyj.2017.01.004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对于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及教育综合改革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但公共教育的实际供给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需要的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变。随着"互联网+教育"跨界融合的深入发展,互联网能够破除教育规模与个性化、公平与质量等教育经典难题,为社会供给高质量的教育公共服务,包括变革供给内容,实现虚实融合的新型教育服务业态;变革供给方式,实现基于全学习过程数据的精准、个性化教育服务;变革供给形态,实现社会化协同的新型分工形态;变革供给结构,实现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包容的平衡结构;变革供给决策,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治理决策;变革供给监管,实现基于数据的实时监管与预警。这些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变革又将重构"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新生态,形成个性化、消费驱动的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新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 [J].
余胜泉 ;
王阿习 .
中国电化教育, 2016, (10) :1-9
[2]   “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与变革趋势 [J].
陈丽 .
远程教育杂志, 2016, 34 (04) :3-8
[4]   互联网时代的学校组织结构转型 [J].
余胜泉 .
中国教师, 2015, (15) :36-39
[5]   基于“移动互联”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研究 [J].
李奕 .
中小学管理, 2015, (01) :13-18
[7]   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 [J].
余胜泉 .
中国电化教育, 2012, (05) :5-14
[8]   教育供给问题研究 [J].
余远方 .
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5) :287-289
[9]   我国公共教育供给短缺的原因分析 [J].
李连芬 ;
刘德伟 .
经济体制改革, 2010, (05) :46-51
[10]  
教育供给应关注学生实际获得.[N].李奕;.人民日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