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韧性特征的城市社区规划与设计框架

被引:47
作者
申佳可 [1 ]
王云才 [2 ,3 ]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院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系
[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系
[3] 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韧性; 适应性; 城市社区; 生态智慧; 生态实践;
D O I
10.14085/j.fjyl.2017.03.0098.09
中图分类号
TU986 [园林规划与建设];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1204 ;
摘要
韧性是生态系统的特征之一,但随着人类干预程度的不断加深,人工系统的刚性化越来越强,而生态系统的韧性特征逐渐下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降低。因此,韧性成为学界和业界广泛讨论和关注的话题。但繁多的概念和抽象的解释仍然无法告诉我们:韧性的本质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在生态规划与设计中进行韧性实践?如何架起不同尺度层面上全面韧性与特定韧性之间的桥梁?本文借助于生态实践智慧的启发,通过韧性概念的变化和成功生态规划设计实践案例的研究,提出生态系统的可变性是系统韧性的根本特征这一观点;并以城市社区为重点,构建以调控系统可变性为核心的城市社区韧性规划与设计框架,共包含两个途径:一是借助规划设计,使社区系统在结构与功能层面尽可能适应环境条件;二是通过组织管控,使社区系统在运行层面尽可能迎合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城市雨洪管理实践需要生态实践智慧的引导 [J].
颜文涛 ;
王云才 ;
象伟宁 .
生态学报, 2016, 36 (16) :4926-4928
[2]   从综合防灾到韧性城市:新常态下上海城市安全的战略构想 [J].
石婷婷 .
上海城市规划, 2016, (01) :13-18
[3]   城市韧性:基于国际文献综述的概念解析 [J].
邵亦文 ;
徐江 .
国际城市规划, 2015, 30 (02) :48-54
[4]   劳伦斯·哈普林景观实践中的生态智慧及当代启示 [J].
戴代新 ;
乔治弗兰兹 .
风景园林, 2014, (06) :40-44
[5]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城市屋顶绿化系统规划研究 以成都为例 [J].
董靓 ;
黄瑞 .
风景园林, 2014, (05) :103-106
[6]   基于智慧技术的弹性社区构建方法与实现路径研究 [J].
韩东松 ;
曾坚 ;
曹湛 .
建筑与文化, 2014, (07) :76-78
[7]   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探讨 [J].
沈清基 .
城市规划学刊, 2013, (05) :14-22
[8]   防灾规划体系在社区重建中的作用:美国北岭的案例 [J].
万小媛 ;
张纯 ;
满燕云 .
国际城市规划, 2011, 26 (04) :10-15
[9]  
Defining urban resilience: A review[J] . Sara Meerow,Joshua P. Newell,Melissa Stults.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 2015
[10]  
Research on Stormwater Manage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Ilmpark in Weimar Germany Based on Urban Resilience[J] . Tian Lu,Yuncai Wang.Natural Resources . 201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