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刑法立法观的司法检视与反思——基于组织考试作弊罪158个案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8
作者
叶小琴
刘彦修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积极刑法立法观; 犯罪化; 组织考试作弊罪; 立法与司法的互动; 实证研究;
D O I
10.15958/j.cnki.gdxbshb.2019.04.10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积极刑法立法观指导了近年来的刑事立法,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增设便是典型体现。综合评价积极刑法立法观不仅要从刑法教义学角度论证,更需要结合司法实务进行检验。实证研究表明,组织考试作弊罪在司法实践中呈现过度犯罪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既遂标准前置化、考试范围扩大化、两法边界模糊化和量刑情节混乱化。因此,积极刑法立法观无法弥合立法上犯罪化与司法上犯罪化之间的裂隙,也无法与法益理论形成自洽。由此,应在司法中寻找积极刑法立法观的完善出路,明晰组织考试作弊罪"情节恶劣"的入罪标准、量刑原则和确定既遂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预防刑法的扩张及其限度 [J].
何荣功 .
法学研究, 2017, 39 (04) :138-154
[2]   积极刑法立法观在中国的确立 [J].
周光权 .
法学研究, 2016, 38 (04) :23-40
[3]   修订刑法应避免过度犯罪化倾向 [J].
齐文远 .
法商研究, 2016, 33 (03) :9-13
[4]   《刑法修正案(九)》的犯罪化立法问题 [J].
刘志伟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6, 19 (02) :17-26
[5]   组织考试作弊罪若干问题研究 [J].
桂亚胜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6, 19 (02) :36-42
[6]   转型时期刑法立法的思路与方法 [J].
周光权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3) :123-146+207
[7]   刑事立法应力戒情绪——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 [J].
刘宪权 .
法学评论, 2016, 34 (01) :86-97
[8]   释法抑或造法:由刑法历次修正引发的思考 [J].
杨柳 .
中国法学, 2015, (05) :288-303
[9]   我国应该停止犯罪化的刑事立法 [J].
刘艳红 .
法学, 2011, (11) :108-115
[10]   犯罪定义与犯罪化 [J].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2008, (03) :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