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与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

被引:13
作者
韩雍 [1 ]
刘生福 [2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
[2] 中国人民银行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货币政策; 数量型调控; 价格型调控;
D O I
10.13516/j.cnki.wes.2017.02.003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文章探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对于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影响。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水平越高,货币需求的波动性越大,利率传导渠道的障碍越少,从而货币当局选择价格型调控方式的条件也就越成熟。采用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四变量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考察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对于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对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量型调控方式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价格型调控相对数量型调控具有时滞短与力度温和等优点;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价格型调控方式的优势将表现得更加突出。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4+37+135 +3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基于金融创新和利率市场化的视角 [J].
王璐 ;
瞿楠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6, (02) :58-67
[2]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数量型还是价格型?——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J].
卞志村 ;
胡恒强 .
国际金融研究, 2015, (06) :12-20
[3]   央行的利率调控机制与利率市场化 [J].
李斌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4, (01) :31-41
[4]   利率市场化、利率敏感性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 [J].
戴晓兵 .
金融论坛, 2013, 18 (08) :55-61
[5]   商业银行价格竞争与风险行为关系——基于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研究 [J].
张宗益 ;
吴恒宇 ;
吴俊 .
金融研究, 2012, (07) :1-3+5
[6]   中国货币政策的价格型调控条件是否成熟?——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J].
胡志鹏 .
经济研究, 2012, 47 (06) :60-72
[7]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J].
赵伟 ;
朱永行 ;
王宇雯 .
国际金融研究, 2011, (08) :13-26
[8]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体制转换特征——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考察 [J].
姜再勇 ;
钟正生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4) :62-77
[9]   资产价格、汇率波动与最优利率规则 [J].
李成 ;
王彬 ;
马文涛 .
经济研究, 2010, 45 (03) :91-103
[10]   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 [J].
盛松成 ;
吴培新 .
经济研究, 2008, 43 (10) :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