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环境空气中细粒子的污染特征与来源

被引:69
作者
李伟芳 [1 ]
白志鹏 [1 ]
史建武 [1 ]
刘爱霞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2]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离子; 无机元素; 源解析; 天津市;
D O I
10.13198/j.res.2010.04.20.liwf.020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于2006年8─12月,在天津市中心城区采集细粒子(PM2.5)并测定其中水溶性无机离子和元素的质量浓度,应用因子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技术解析PM2.5的来源.结果表明:ρ(PM2.5)月均值为103.9217.4μg/m3,呈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的特征.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浓度占ρ(PM2.5)的比例为24.90%49.76%,其中ρ(SO42-),ρ(NO3-),ρ(NH4+)与ρ(Cl-)之和约占离子总质量浓度的90%.在夏季,二次粒子质量浓度占ρ(PM2.5)比例最大,这与SO2向SO42-,NO2向NO3-的转化率升高有关.PM2.5中Cl富集主要与燃煤等人为排放有关,海盐源对Cl-的贡献不足20%.天津PM2.5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为Si,约占元素总质量浓度的28.4%.微量元素中以Zn和Pb的含量最高,二者主要来自燃煤和机动车排放.源解析结果表明,二次污染、化石燃料燃烧、土壤尘和建筑粉尘是天津市环境空气中PM2.5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53.4%,25.8%,12.3%和8.6%.
引用
收藏
页码:394 / 4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气象因素对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浓度影响的非参数分析 [J].
李军 ;
李军 ;
李军 ;
孙春宝 ;
刘咸德 ;
董树屏 ;
郭婧 ;
王焱 ;
安欣欣 ;
刘锋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6) :663-669
[2]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及其铅的来源识别和解析 [J].
肖锐 ;
李冰 ;
杨红霞 ;
张远航 ;
刘咸德 ;
刘锋 ;
李玉武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6) :148-155
[3]   天津冬季大气中PM2.5及其主要组分的污染特征 [J].
李伟芳 ;
白志鹏 ;
魏静东 ;
刘爱霞 ;
赵玉洁 ;
金陶胜 .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06) :481-486
[4]   北京夏末秋初大气细粒子中水溶性盐连续在线观测研究 [J].
张凯 ;
王跃思 ;
温天雪 ;
刘广仁 ;
徐宏辉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3) :459-465
[5]   北京市交通路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Ⅰ)——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陈建华 ;
王玮 ;
刘红杰 ;
岳欣 ;
李红 ;
汤大钢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2) :34-38
[6]  
我国4个大城市空气PM2.5、PM10污染及其化学组成[J]. 魏复盛,滕恩江,吴国平,胡伟,W.E.Wilson,R.S.Chapman,J.C.Pau,J.Zhang.中国环境监测. 2001(S1)
[7]   青岛沿海大气气溶胶中海盐源的贡献 [J].
王珉 ;
胡敏 .
环境科学, 2000, (05) :83-85
[8]   北京市大气小颗粒物的污染源解析 [J].
张晶 ;
陈宗良 ;
王玮 .
环境科学学报, 1998, (01) :64-69
[9]  
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局主持, 1990
[10]   Source area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of China [J].
Hagler, G. S. W. ;
Bergin, M. H. ;
Salmon, L. G. ;
Yu, J. Z. ;
Wan, E. C. H. ;
Zheng, M. ;
Zeng, L. M. ;
Kiang, C. S. ;
Zhang, Y. H. ;
Lau, A. K. H. ;
Schauer, J. J.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6, 40 (20) :3802-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