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集合对中国气温的模拟效果及未来30年中国气温变化预估

被引:16
|
作者
刘珂 [1 ,2 ]
许吟隆 [1 ,2 ]
陶生才 [1 ,2 ]
潘婕 [1 ,2 ]
杨红龙 [1 ,3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3]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全球气候模式; 模式不等权重集合; 模式等权重集合; 增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61-1999年中国区域701个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20个全球气候模式(IPCCAR4)在中国区域地面气温的模拟能力;利用三因素统计方法,先确定各模式气温模拟的权重因子,最后对多模式做不等权重和等权重的集合模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A2,A1B,B1排放情景下未来时段(2011-2040年)中国区域的气温变化。结果表明:(1)全球模式对中国区域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模拟较好,特别是在低纬地区及东部地区;但年平均气温演变趋势的模拟值较观测值偏差较大;(2)两种不同集合方法都可以模拟出中国区域的升温趋势,但不等权重集合效果略好于等权重集合;(3)2011-2040年,相对于1961-1990时段,多模式集合预估结果表明,3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中国区域年平均气温的增幅均在1℃以上,其中华南地区的增幅最小,增幅<0.8℃,而西北和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增幅均在1℃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363 / 3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1975-2008年青藏高原冬季气温变化
    张宇
    杨德保
    王式功
    尚可政
    [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1) : 72 - 76
  • [2] 青藏高原未来30~50年A1B情景下气候变化预估
    刘晓东
    程志刚
    张冉
    [J]. 高原气象, 2009, 28 (03) : 475 - 484
  • [3] 13个IPCC AR4模式对中国区域近40a气候模拟能力的评估
    刘敏
    江志红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9, 32 (02) : 256 - 268
  • [4] 情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田展
    冯磊
    陈葆德
    陈伯民
    [J]. 高原气象 , 2008, (S1) : 16 - 21
  • [5] 未来20年中国气温变化预估
    赵宗慈
    罗勇
    江滢
    徐影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05) : 1 - 5
  • [6] 基于全球模式对中国极端气温指数模拟的评估
    王冀
    江志红
    宋洁
    丁裕国
    [J]. 地理学报, 2008, (03) : 227 - 236
  • [7] IPCC AR4模式对东亚地区气候模拟能力的分析
    许崇海
    沈新勇
    徐影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 287 - 292
  • [8] 大气环流模式(SAMIL)海气耦合前后性能的比较
    王在志
    宇如聪
    包庆
    周天军
    刘屹岷
    王鹏飞
    吴国雄
    [J]. 大气科学, 2007, (02) : 202 - 213
  • [9]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任国玉
    初子莹
    周雅清
    徐铭志
    王颖
    唐国利
    翟盘茂
    邵雪梅
    张爱英
    陈正洪
    郭军
    刘洪滨
    周江兴
    赵宗慈
    张莉
    白虎志
    刘学峰
    唐红玉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4) : 701 - 716
  • [10]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任国玉
    郭军
    徐铭志
    初子莹
    张莉
    邹旭凯
    李庆祥
    刘小宁
    [J]. 气象学报, 2005, (06) : 942 - 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