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地区一次罕见特大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数值模拟

被引:8
|
作者
曾勇 [1 ,2 ]
杨莲梅 [1 ,2 ]
张迎新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2] 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
[3] 北京市气象台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强降水; 数值模拟; 中尺度系统; 伊犁地区; 天山地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FY-2G卫星TBB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针对2016年6月16—17日伊犁地区的一次罕见强降水过程,在天气形势和中尺度系统分析基础上,借助WRF模式高分辨率模拟资料对强降水的形成过程进行细致分析。结果表明:中亚低槽、高空偏西急流、低空切变线和辐合线是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多个中尺度云团受伊犁北部天山地形抬升作用,长时间维持在沿天山地区,并持续产生强降水。模拟结果显示,不断移至北部沿天山地区的中尺度对流单体是造成此次伊犁地区强降水的直接中尺度系统,其发生发展与低空急流、低层风场辐合和地形有密切关系。低空急流增强引起动力辐合增强,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加之地形抬升,使得垂直运动维持并快速发展,并在有利的水汽条件配合下引发低层辐合线附近对流系统加强,导致伊犁北部沿天山地区出现强降水。
引用
收藏
页码:290 / 30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 [1] 新疆西部一次大暴雨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初步分析
    曾勇
    周玉淑
    杨莲梅
    [J]. 大气科学, 2019, 43 (02) : 372 - 388
  • [2] 新疆西部一次极端暴雨事件的成因分析
    曾勇
    杨莲梅
    [J]. 高原气象, 2018, 37 (05) : 1220 - 1232
  • [3] 伊犁河谷夏季两次极端暴雨过程的动力机制与水汽输送特征
    张云惠
    于碧馨
    王智楷
    贾丽红
    [J]. 暴雨灾害, 2018, 37 (05) : 435 - 444
  • [4] 中尺度对流系统内β尺度双雨带不稳定机制及锋生对比分析
    罗娟
    冯家兄
    陈沐希
    [J]. 干旱气象, 2018, 36 (03) : 456 - 464
  • [5] 山东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和对流风暴特征
    高晓梅
    孙雪峰
    秦瑜蓬
    王世杰
    王文波
    [J]. 干旱气象, 2018, (03) : 447 - 455
  • [6] “7·20”华北和北京大暴雨过程的分析
    赵思雄
    孙建华
    鲁蓉
    傅慎明
    [J]. 气象, 2018, 44 (03) : 351 - 360
  • [7] 四川盆地极端暴雨过程基本特征分析
    肖递祥
    杨康权
    俞小鼎
    王佳津
    [J]. 气象, 2017, 43 (10) : 1165 - 1175
  • [8] 南疆西部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中尺度特征对比分析
    曾勇
    杨莲梅
    [J]. 暴雨灾害, 2017, 36 (05) : 410 - 421
  • [9] 2015年5月19-20日华南地区不同性质暴雨成因和预报分析
    孔期
    林建
    [J]. 气象, 2017, 43 (07) : 792 - 803
  • [10] 南疆西部一次暴雨强对流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曾勇
    杨莲梅
    [J]. 干旱气象, 2017, 35 (03) : 475 - 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