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9-20日华南地区不同性质暴雨成因和预报分析

被引:28
|
作者
孔期
林建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关键词
暴雨; 低涡切变线; 中尺度对流系统; 暖区对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7.6 [降水预报];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和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结合多普勒雷达回波和卫星资料,对比分析了2015年5月19—20日华南暴雨过程中不同性质暴雨对应的天气背景、垂直结构特征及直接造成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华南暴雨过程3个强降水中心分别与3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相关。(1)广西北部在850 hPa低涡切变线及a中尺度锋面气旋影响下,暴雨区斜压锋生结构明显,整层大气强烈上升。地面冷锋后中尺度线状对流活跃,排列紧密,持续时间较长,降雨量大。大尺度模式有较高的可参考性。(2)广东中北部暴雨区受边界层弱冷空气触发,线状对流系统在其南侧高温高湿环境中新生并传播,排列松散,移动速度较快,总降雨量不及广西北部,但局部雨强突出。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及γ中尺度气旋对强降水起重要作用。中尺度模式有一定的反映,预报难度较大。(3)广东东南部暴雨由暖区边界层风速辐合及地形海岸线作用产生,其降水质心低,降水效率高。模式的预报能力十分有限。针对不同特点的暴雨预报,数值模式的预报能力不同,而预报员在对天气特征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数值模式的结果,有望得到更准确的预报。
引用
收藏
页码:792 / 80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 [1] SMS-WARMS V2.0模式预报效果检验
    徐同
    李佳
    杨玉华
    王晓峰
    陈葆德
    [J]. 气象, 2016, 42 (10) : 1176 - 1183
  • [2] Mesoscale Observational Analysis of Lifting Mechanism of a Warm-Sector Convective System Producing the Maximal Daily Precipitation in China Mainland during Pre-Summer Rainy Season of 2015[J]. 吴梦雯,罗亚丽.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6(05)
  • [3] 华南暖区暴雨研究进展
    何立富
    陈涛
    孔期
    [J]. 应用气象学报 , 2016, (05) : 559 - 569
  • [4] 卫星水汽图像上两次暴雨过程的干、湿特征对比分析
    蒋建莹
    汪悦国
    [J]. 气象, 2014, 40 (06) : 706 - 714
  • [5] 华南局地锋生及对流系统发展的模拟分析研究
    蒙伟光
    戴光丰
    张艳霞
    李昊睿
    [J]. 气象学报, 2012, 70 (03) : 387 - 401
  • [6] 广州“5.7”高空槽后和“5.14”槽前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伍志方
    曾沁
    吴乃庚
    叶爱芬
    李怀宇
    庞古乾
    [J]. 气象, 2011, 37 (07) : 838 - 846
  • [7] “05.6”华南暴雨中低纬度系统活动及相互作用
    何立富
    周庆亮
    陈涛
    [J].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21 (04) : 385 - 394
  • [8] 广西前汛期锋前暖区暴雨过程的模拟与分析
    罗建英
    廖胜石
    黄归兰
    何冬燕
    赵金彪
    [J]. 气象, 2009, 35 (10) : 50 - 57
  • [9] 华南暖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
    张晓美
    蒙伟光
    张艳霞
    梁建茵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9, 25 (05) : 551 - 560
  • [10] 珠江三角洲大暴雨的多普勒特征及形成机制
    伍志方
    曾沁
    胡胜
    叶爱芬
    [J]. 自然灾害学报, 2009, 18 (05) : 119 -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