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结构变迁四十年:1978—2018

被引:45
作者
贺雪峰
机构
[1]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村社会结构变迁; 中西部地区农村; 东部沿海地区农村; 区域差异; 城市化; 经济分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 [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总体来讲,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村庄熟人社会产生了一个强有力的富人群体,这个富人群体使村庄社会结构形成了极化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农村,社会结构则保持了相对均质,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农民进城,留下的农村获利机会形成了一个数量不大、但结构位置却极为重要的"中坚农民"群体;另一方面,农村家庭负担不重且相对年轻的老年人群体正在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中坚农民"和"负担不重的人"是理解当前中西部农村治理秩序的关键。同时,中西部农村开放性的结构既为农户逃离结构性力量提供了机会,但也使村庄由于社会结构均质化程度高而可能面临过度竞争,这种过度竞争的后果往往表现为严重的子辈对父辈的代际剥削。此外,限制城市资本下乡的政策,可以让进城失败的农民落叶归根,从而使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5+191+2 +19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乡村振兴战略要服务老人农业 [J].
贺雪峰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20 (03) :1-5+90
[2]   家庭发展秩序:非精英农民城市化的核心机制——家庭视角下江汉平原的农民城市化 [J].
陈文琼 ;
刘建平 .
公共管理学报, 2018, 15 (02) :69-81+156
[3]   论中坚农民 [J].
贺雪峰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04) :1-6+131
[4]   阶层分化、代际剥削与农村老年人自杀——对近年中部地区农村老年人自杀现象的分析 [J].
杨华 ;
欧阳静 .
管理世界, 2013, (05) :47-63+75
[5]  
治村[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贺雪峰, 2017
[6]  
最后一公里村庄[M]. 中信出版社 , 贺雪峰, 2017
[7]  
南北中国[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贺雪峰,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