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发展秩序:非精英农民城市化的核心机制——家庭视角下江汉平原的农民城市化

被引:45
作者
陈文琼 [1 ]
刘建平 [2 ]
机构
[1]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业剩余; 家庭发展秩序; 城市化; 非精英化; 就近半城市化;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8.02.006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研究旨在从家庭视角出发,揭示和提炼农民城市化的一般特征、内在机理和发生机制。通过对中部普通农业型村庄农民城市化现象的田野调查和分析发现:城市化参与的主体是具体的农民家庭;农民家庭城市化的动力和目标是成为有尊严的、能在城市体面生活下去的"新市民";农村正遭遇着全方位资源匮乏,城市化参与的主体正经历着快速的非精英化过程;"非精英化"与"体面生活"成为一组突出的悖论,然而非精英农民家庭正以"家庭发展秩序"化解着这组悖论,非精英农民家庭正广泛地参与着体面城市化实践。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揭示了"家庭发展秩序"及其具体内容——"年轻人发展、中年人支撑和老年人自养",并指出传统家庭制度和农村土地资源的基本制度是"家庭发展秩序"赖以生成的重大制度保障,江汉平原相对丰富的农业剩余是该秩序的重要经济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81+156 +15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半工半耕与中国渐进城镇化模式 [J].
夏柱智 ;
贺雪峰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12) :117-137+207
[2]   发展型半城市化的具体类型及其良性循环机制——中国农民进城过程的经验研究 [J].
陈文琼 ;
刘建平 .
城市问题, 2017, (06) :4-13
[4]   婚姻市场、农业剩余与光棍分布——一个理解农村光棍问题的中观机制 [J].
陈文琼 ;
刘建平 .
人口与经济, 2016, (06) :10-20
[5]  
人的城市化:内涵界定、路径选择与制度基础——基于农民城市化过程的分析框架[J]. 王海娟.人口与经济. 2015(04)
[6]   家庭禀赋、家庭决策与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 [J].
石智雷 ;
杨云彦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3) :157-181+245
[7]   二元经济下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研究 [J].
韩其恒 ;
李俊青 .
金融研究, 2011, (08) :15-30
[8]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困境与选择 [J].
虞小强 ;
陈宗兴 ;
霍学喜 .
现代教育管理, 2011, (06) :22-24
[9]   农村外出劳动力留城与返乡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J].
李楠 .
中国人口科学, 2010, (06) :102-108+112
[10]   当前经济欠发达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J].
赵增彦 .
前沿, 2010, (13) :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