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雅鲁藏布江色东普沟崩滑-碎屑流堵江灾害初步研究
被引:56
|作者:

刘传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吕杰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童立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陈红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刘秋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肖锐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涂杰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机构:
[1]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2]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滑坡-碎屑流;
堰塞湖;
气候变化;
冰川作用;
地震活动;
累积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 [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18年10月17日5时许,西藏林芝市雅鲁藏布江左岸色东普沟上游发生冰崩岩崩,冲击下部的早期崩坡积物和冰碛物,形成滑坡-碎屑流进入雅鲁藏布江,堵江堰塞约56 h后自然漫顶泄流,整个过程形成崩滑-碎屑流-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采用多年气温降水数据分析、多时相卫星遥感解译冰川退缩、直升机抵近观察堰塞坝、Scheidegger公式计算崩滑-碎屑流运动速度、Gutenberg-Richter公式计算地震活动序列b值和多因素赋值统计研判未来冰崩地点规模,得到堰塞坝体积约为3100×104m3(含以往多次崩滑堵江残留堆积),滑坡-碎屑流运动距离超过8 km,平均运动速度约20 m/s,整个运动过程历时6.7 min,具有高速远程性质。色东普沟域崩滑-碎屑流是在地貌高陡、岩体破碎、气候变暖、局地降水、冰川退缩、断裂活动和地震效应(b值在0.7左右)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会多次发生。初步预测,当局地平均气温超过13℃、1 h降雨量超过5 mm或24 h降雨量超过10 mm,或地震PGA大于0.18 g,可能引发新的崩滑-碎屑流事件,造成雅鲁藏布江再次壅堵。针对该区域山高谷深,人烟稀少,交通困难的实际,提出了适应自然、全面避让和适当疏导的防灾减灾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219 / 23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雅鲁藏布江加拉白垒峰色东普流域频繁发生碎屑流事件初步探讨[J]. 工程地质学报, 2018, 26 (06) : 1552 - 1561童立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涂杰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裴丽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郭兆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郑雄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范景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钟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刘春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王珊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贺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陈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 [2] 论崩塌滑坡—碎屑流高速远程问题[J]. 地质论评, 2017, 63 (06) : 1563 - 1575刘传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
- [3] 人类世呼之欲出,中国地质学家应当有所作为[J]. 中国地质, 2017, (02) : 411 - 412杨宗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 [4] 青藏高原东部晚新生代重大构造事件与挤出造山构造体系[J]. 中国地质, 2016, 43 (06) : 1829 - 1852张岳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海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5] 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若干进展[J]. 中国地质, 2016, 43 (01) : 1 - 42许志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杨经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泽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曾令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建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忠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马绪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6]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河段最近两期古堰塞湖事件的年龄[J]. 地震地质, 2015, 37 (04) : 1136 - 114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7] 西藏林芝地区冰川降雨型泥石流调查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S2) (S2) : 4013 - 4022屈永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唐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唐德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 [8]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格嘎冰川泥石流堵江影响分析[J]. 四川水力发电, 2015, 34 (04) : 81 - 84+140王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运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9]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河流形态特征及其意义[J]. 地质通报, 2013, 32 (01) : 130 - 14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西藏林芝地区泥石流类型及形成条件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 2011, 31 (02) : 193 - 197+221胡桂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陈宁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邓明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王元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