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研究的重新审视

被引:4
作者
杨兴林
机构
[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室
关键词
大学; 大学精神; 真善美;
D O I
10.13236/j.cnki.jshe.2014.04.014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目前对大学精神的界定有五种:价值导向论、历史积淀论、要素构成论、独特气质论和"广义—狭义"论。这些研究整体上都简洁地揭示了大学精神某些方面的重要意蕴,但也存在严重不足或局限,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在思维逻辑上,大学精神具体可划分为最高层次的大学精神、基本层次的大学精神和具体层次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深层意蕴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谈高校教师的心理—道德修养 [J].
班华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8 (05) :91-99
[2]   试论大学精神的内涵、价值意蕴及其实现 [J].
顾红 ;
陈桂香 .
教育探索, 2012, (11) :32-34
[3]   大学精神研究的论域初探 [J].
储朝晖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14 (05) :54-57
[4]   质疑 探究 求真 创新——关于大学精神的探讨 [J].
颜昌廉 .
钦州学院学报, 2011, 26 (05) :26-28
[5]   论重塑大学精神 [J].
刘选会 ;
赵琳 .
学理论, 2011, (20) :167-168
[6]   中国大学精神的本土传统与当代传承:教育文化学的尝试 [J].
张建鲲 ;
郄海霞 .
江苏高教, 2011, (04) :21-24
[7]   弘扬以求真创新为内蕴的大学精神 [J].
蒋德勤 .
学术界, 2011, (05) :136-140+285
[8]   寂寞与大学精神 [J].
明廷华 .
煤炭高等教育, 2011, 29 (01) :28-31
[9]   论大学精神的复归 [J].
项瑞芳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 (06) :123-125
[10]   “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及其建设思路 [J].
李辉 ;
钟明华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2) :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