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硬导电Cu-Ni-Si合金成分规律

被引:5
|
作者
李冬梅 [1 ,2 ]
姜贝贝 [1 ]
李晓娜 [1 ]
王清 [1 ]
董闯 [1 ]
机构
[1] 不详
[2]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4] 内蒙古民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5] 不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Cu-Ni-Si合金; 成分规律; 硬度; 导电率; 成分敏感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G146.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设计了系列用于制作引线框架的Cu-Ni-Si合金。在Cu含量小于95%的浓溶质区,采用单团簇模型[(Ni2/3Si1/3)-Cu12]Cu1~6设计合金成分;在Cu含量大于或等于95%的稀溶质区,采用双团簇模型{[(Ni2/3Si1/3)-Cu12]Cu3}A+{[Cu-Cu12]Cu3}B设计合金成分。利用XRD、OM、TEM、Vickers硬度计、电导率测量仪等实验获得Cu-Ni-Si合金的成分规律。结果表明,在Cu-Ni-Si合金的成分范围内存在Cu含量为95.0%~95.8%的成分敏感区,此区间内合金同时存在时效析出强化和调幅分解强化,致使Vickers硬度突然增加,导电率降低,两者变化趋势相反,且与成分之间无规律性依赖关系。成分敏感区前后的浓溶质区和稀溶质区的合金中,不存在调幅分解强化,Vickers硬度(H)随Cu含量(CCu)增加而减少,分别满足H=-12.6CCu+1362.7和H=-26.2CCu+2777.3的线性关系;相应的导电率(σ)随CCu的线性增加关系分别为σ=0.2CCu+28.6和σ=5.2CCu-466。
引用
收藏
页码:1291 / 130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 [1] 基于团簇模型设计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Ni,Co)-Al-(Ta,Ti)-(Cr,Mo,W)及其在900℃下1000h的长期时效行为[J].张宇,王清,董红刚,董闯,张洪宇,孙晓峰. 金属学报.2018(04)
  • [2] 固溶体中的化学结构单元与合金成分设计[J].董闯,董丹丹,王清. 金属学报.2018(02)
  • [3] Fe-B-Si-Nb块体非晶合金的成分设计与优化[J].耿遥祥,王英敏,羌建兵,董闯,汪海斌,特古斯. 金属学报.2016(11)
  • [4] 溶质元素(Ni,Sn)总量对Cu-Ni-Sn合金导电性能的影响[J].张显娜,王清,陈勃,石尧,侯冬芳,刘永健,李冬梅,谢巧英,陈清香,王华,董闯. 材料导报.2015(18)
  • [5] 高强度Cu-Ni-(Al)-Si合金的组织和性能[J].黎三华,李周,雷前,汪明朴,申镭诺,潘志勇,刘会群.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5(06)
  • [6] 引线框架用Cu-Ni-Si合金的发展及研究现状[J].张英,陆萌萌,胡艳艳,刘耀,郑少锋. 上海有色金属.2014(04)
  • [7] 固溶温度对Cu-Ni-Si合金性能的影响[J].任伟,贾淑果,刘平,宋克兴. 热加工工艺.2009(08)
  • [8] 铜基引线框架材料研究进展[J].范莉,刘平,贾淑果,田保红,张毅. 材料开发与应用.2008(04)
  • [9] 超高强度Cu-5.2Ni-1.2Si合金的形变热处理[J].潘志勇,汪明朴,李周,邓楚平,肖柱,陈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11)
  • [10] 添加微量元素对Cu-Ni-Si合金性能的影响[J].潘志勇,汪明朴,李周,黎三华,陈畅. 材料导报.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