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文化与敬谦语传播关系研究

被引:2
作者
刘宏丽
机构
[1] 山东警察学院公共基础部
关键词
敬谦语; 中国传统礼文化; 服务; 映射; 传承; 传播;
D O I
10.15991/j.cnki.411028.2010.05.014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传播又是文化自身的题中之义,文化与传播一而二、二而一。敬谦语的生长和繁荣一方面深受礼文化传播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影响着礼文化的传播:身为载体的敬谦语为表,礼文化为里,二者表里相依共生,助推了敬谦语的发展;敬谦语又与礼文化融为一体,成为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用严谨遵循而且映射着礼文化;敬谦语渐被泛化成社会通用的言语模式,积淀成为呈惯性滑行的言语惯习,从而奠定了礼文化在封建社会中更顺畅、更长足传承的基础。从敬谦语对礼文化的服务、映射和传承的视角,探寻敬谦语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历经的与礼文化传播的关系轨迹,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21]  
汉语标题谦辞规范初探.[D].周维维.曲阜师范大学.2006, 09
[22]  
荀子“敬一情二”思想新议.[D].姜红.东北师范大学.2004, 01
[23]  
清咸同年间名人函札.[M].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档案出版社.1992,
[24]  
中华文化史.[M].冯天瑜等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5]  
中国文化的特质.[M].刘小枫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
[26]  
水浒全传.[M].(明)施耐庵著;.岳麓书社.1988,
[27]  
红楼梦.[M].(清)曹雪芹;(清)高鹗著;李全华标点;.岳麓书社.1987,
[28]  
听雨丛谈.[M].(清)福格著;汪北平点校;.中华书局.1984,
[29]  
清稗类钞.[M].徐珂编撰;.中华书局.1984,
[30]  
春秋左传注.[M].杨伯峻 注.中华书局.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