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美丽中国建设与旅游业发展耦合关联性测度及前景预测——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

被引:90
作者
时朋飞 [1 ]
李星明 [2 ]
熊元斌 [1 ]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学院
[2]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美丽中国; 旅游业; 耦合关联; 长江经济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美丽中国—旅游业是内涵广泛且结构复杂的具有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在全面剖析美丽中国系统与旅游业系统耦合互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构了美丽中国—旅游业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运用加权TOPSIS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两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然后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该区域11省市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结合修正GM(1.1)模型预测了该区域11省市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未来10年的变化轨迹。研究发现:(1)美丽中国系统与旅游业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显著,即两大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2)长江经济带11省市美丽中国系统与旅游业系统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且发展态势趋同,但旅游业系统发展水平波动幅度较美丽中国系统更为明显;该区域美丽中国系统评价值长期高于旅游业系统评价值,表明旅游业对美丽中国建设的驱动作用滞后于美丽中国建设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3)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两大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处在稳步上升状态,但提升与演进速度较为缓慢,其中耦合度始终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才跨入勉强协调阶段;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年耦合协调度演化进程明显加快。(4)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两大系统评价值、耦合度指数、耦合协调度等均存在显著的地域空间差异,从东向西基本上呈现"高—较低—较高—低—较高"的空间格局,而旅游业成为弥合区域发展差异的有效路径依赖。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102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31]   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 [J].
王富喜 ;
毛爱华 ;
李赫龙 ;
贾明璐 .
地理科学, 2013, 33 (11) :1323-1329
[32]   生态政治文化论——兼论与美丽中国的关系 [J].
王卓君 ;
唐玉青 .
南京社会科学, 2013, (10) :54-61
[33]   “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略意义 [J].
李建华 ;
蔡尚伟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5) :135-140
[34]   刍论建设美丽中国的五重维度 [J].
祝小茗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 (04) :93-97
[35]   生态文明视阈下美丽中国的愿景与实现途径探析 [J].
赵立立 ;
吴江 .
理论与改革, 2013, (03) :29-32
[36]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笔谈 [J].
万俊人 ;
潘家华 ;
吕忠梅 ;
王晓毅 ;
邹逸麟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5) :4+204-205
[37]   美丽中国的哲学智慧与行动意义 [J].
万俊人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5) :5-11
[38]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美丽中国建设 [J].
王晓广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2) :19-25
[39]   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 [J].
杨松茂 ;
任燕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 28 (03) :76-81
[40]   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J].
高楠 ;
马耀峰 ;
李天顺 ;
白凯 .
旅游学刊, 2013, 28 (01) :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