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本性、“一带一路”建设与供应链地理重塑

被引:10
作者
吴福象
王兵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供应链地理; 全球价值链; 空间压缩技术; “一带一路”; 三类“自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供应链地理调整的战略方案,也是全球供应链地理重塑的题中要义。根据对供应链地理重塑理论蕴涵和实现供应链地理重塑可行路径及政策思路的分析,提出全球价值链分工是供应链地理重塑的理论基础,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供应链地理重塑的核心环节的理论观点。利用空间压缩的技术进步,再造三类"自然",并通过"第二自然"和"第三自然"协同作用的发挥,最终突破"第一自然"的约束,实现"自然地理""政治地理""功能地理"的跨越,促进生产活动的空间分拆和重组。在空间尺度范围上,重塑供应链地理,需要统筹国内和国外供应链地理两个大局。重塑中国供应链地理需要突破"胡焕庸线",重塑世界供应链地理需要跨越政治地理。通过推行"五通"理念,利用开放合作的政策平台,培育优势要素集聚能力,注重供应链地理的分布式布局,是实现供应链地理重塑的战略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4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交通基础设施通达性与非中心城市制造业成长:市场势力、生产率及其配置效率 [J].
李兰冰 ;
阎丽 ;
黄玖立 .
经济研究, 2019, 54 (12) :182-197
[2]   全球价值链变化新趋势及中国对策 [J].
荆林波 ;
袁平红 .
管理世界, 2019, 35 (11) :72-79
[3]   建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J].
刘志彪 .
南京社会科学, 2019, (10) :18-26
[4]   高铁开通与供应商分布决策 [J].
饶品贵 ;
王得力 ;
李晓溪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10) :137-154
[5]   信息技术、劳动力结构与企业生产率——破解“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之谜 [J].
何小钢 ;
梁权熙 ;
王善骝 .
管理世界, 2019, 35 (09) :65-80
[6]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J].
洪银兴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9, (08) :4-10
[7]   “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价值链的双重嵌入 [J].
刘志彪 ;
吴福象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8) :17-32
[8]   中国行政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述评——兼论我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J].
夏添 ;
孙久文 ;
林文贵 .
经济学家, 2018, (08) :94-104
[9]   逆全球化与中国开放发展道路再思考 [J].
戴翔 ;
张二震 .
经济学家, 2018, (01) :70-78
[10]   国际产能合作与重塑中国经济地理 [J].
吴福象 ;
段巍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2) :44-6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