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被引:26
作者
刘志彪 [1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商学院
[2]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胡焕庸线; 北方经济铁锈化; 行政区经济;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9.10.003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胡焕庸线"长期稳定的事实说明它是约束中国区域联动、协调发展的基本问题。以交通、人口—产业集聚和信息化突破地理本性的约束,是破解"胡焕庸线"、建设现代化区域体系的主要思路。当前中国北方地区"铁锈化"现象蔓延的趋势,有体制转轨和经济开放方面的特殊原因。尤其是东北地区工业文明衰退的现象,与沿海地区率先嵌入全球价值链、实施两头在外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快速地打断了东北地区与沿海地区国内价值链的循环联系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联动、协调发展新机制,需要破除长期存在的"行政区经济"现象,构建"中心城市——城市群——经济带(经济区)"的空间布局结构,调整产业政策的行使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建设现代化区域发展体系 [J].
肖金成 .
宏观经济管理, 2019, (03) :38-40+65
[2]   破解胡焕庸线魔咒实现共同富裕 [J].
马理 ;
黎妮 ;
马欣怡 .
财政研究, 2018, (09) :48-64
[3]   胡焕庸亚线构想与长江经济带人口承载格局 [J].
黄贤金 ;
金雨泽 ;
徐国良 ;
吴常艳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 (12) :1937-1944
[5]   东北经济衰败,真的是体制作怪? [J].
李晓鹏 .
资源再生, 2016, (07) :74-77
[6]   关于“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学术争鸣 [J].
陆大道 ;
王铮 ;
封志明 ;
曾刚 ;
方创琳 ;
董晓峰 ;
刘盛和 ;
贾绍凤 ;
方一平 ;
孟广文 ;
邓祥征 ;
叶超 ;
曹广忠 ;
杜宏茹 ;
张华 ;
马海涛 ;
陈明星 .
地理研究, 2016, 35 (05) :805-824
[7]  
“铁锈地带”突围:山西、河北、东北三省如何打破“GDP增速垫底”困境[J]. 中国经济周刊. 2016(19)
[8]   地理本性:胡焕庸线的突破与打破问题 [J].
王铮 .
探索与争鸣, 2016, (01) :43-47
[9]   中国沿海地区出口奇迹的发生机制分析 [J].
巫强 ;
刘志彪 .
经济研究, 2009, 44 (06) :83-93
[10]   爱辉-腾冲人口分界线的由来 [J].
刘桂侠 .
地图, 2004, (06) :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