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乡村人—地—业协调发展格局与机制

被引:92
|
作者
程明洋 [1 ]
刘彦随 [1 ,2 ,3 ]
蒋宁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2] 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
[3] 不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乡村; 乡村病; 协调发展; 居业分离; 乡村振兴; 黄淮海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乡村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乡村衰败目前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因此,乡村振兴需破解乡村病问题。现有乡村研究主要关注乡村单一系统、乡村转型或乡村特定问题的研究,对乡村系统自身、乡村各子系统之间关系及其驱动乡村发展逻辑的研究则显匮乏。基于黄淮海地区县域数据,选取乡村人—地—业3个子系统,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刻画了乡村内部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并对人—地—业驱动乡村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①黄淮海地区大部分县域乡村人—地—业发展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在空间格局上形成了4条明显的高值轴带,且乡村系统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②黄淮海地区乡村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高,但大部分处于勉强协调或初级协调阶段,耦合协调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③黄淮海地区乡村耦合协同关系可分为低协调水平—土地发展领先型、中协调水平—人口发展领先型和高协调水平—人业发展引领型3种类型,其中产业在黄淮海地区乡村协调发展中至关重要。④乡村人—地—业的协调发展可有效激活"四力",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为理解乡村系统自身、破解乡村问题及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576 / 158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 [11] 地理标志农产品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D]. 陈荣.山西师范大学 2016
  • [12] 上海城郊土壤肥力质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 刘婵.上海师范大学 2014
  • [1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广西乡村工业发展的研究[D]. 唐亮.西南大学 2006
  • [14] 新型城镇化应治“乡村病”[N]. 刘彦随.人民日报. 2013 (005)
  • [15]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发展及空间优化重组[M]. 科学出版社 , 杨忍, 2016
  • [16]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M]. 商务印书馆 , (德)约翰·冯·杜能(JohannHeinrichvonThunen)著, 1986
  • [17] Introduction to land use and rural sustainability in China[J] . Yansui Liu.Land Use Policy . 2018
  • [18] Rural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n China’s metropolitan suburbs: Evidence from the land use transition of rural enterprises in suburban Beijing[J] . Fengkai Zhu,Fengrong Zhang,Xinli Ke.Land Use Policy . 2018
  • [19]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land policy innovation: Some practic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from China[J] . Yang Zhou,Yuanzhi Guo,Yansui Liu,Wenxiang Wu,Yurui Li.Land Use Policy . 2018
  • [20] The importance of place-based, internal resources for 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small rural communities[J] . Jens F.L. S?rensen.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