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开放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了吗——基于“陆港通”的多期双重差分法实验证据

被引:15
作者
王秀丽
齐荻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关键词
“陆港通”; 资本市场开放; 投资效率;
D O I
10.13509/j.cnki.ib.2019.06.007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1202 ; 120202 ;
摘要
"陆港通"政策是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重大创新措施,利用这一自然事件,选取2010~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陆港通"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实证方法上,构建了多期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表明,"陆港通"的实施提升了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其中对于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对于投资不足也起到了缓解效果。进一步的检验发现,"陆港通"的实施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在原本信息披露质量较差和监督程度较弱的样本组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不仅证实了"陆港通"政策通过链接两地资本市场从而规范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而且为后续"沪伦通"等互联互通机制的推行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0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促使价值投资回归了吗?——来自沪港通的证据 [J].
潘慧峰 ;
刘曦彤 ;
周轩宇 .
国际金融研究, 2018, (11) :77-86
[2]   资本市场开放能提高股价信息含量吗?——基于“沪港通”效应的实证检验 [J].
钟覃琳 ;
陆正飞 .
管理世界, 2018, 34 (01) :169-179
[3]   异质性媒体与资本市场信息效率 [J].
杨玉龙 ;
吴明明 ;
王璟 ;
吴文 .
财经研究, 2016, 42 (03) :83-94
[4]   内地股市与香港股市融合动态分析——基于沪港通视角 [J].
徐晓光 ;
余博文 ;
郑尊信 .
证券市场导报, 2015, (10) :61-66
[5]   沪港通对沪市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影响 [J].
刘荣茂 ;
刘恒昕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 36 (08) :54-62
[6]   分析师跟踪与企业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J].
李春涛 ;
宋敏 ;
张璇 .
金融研究, 2014, (07) :124-139
[7]   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角色:一个文献综述 [J].
伊志宏 ;
李艳丽 .
管理评论, 2013, 25 (05) :60-71
[8]   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机制——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考察 [J].
于忠泊 ;
田高良 ;
齐保垒 ;
张皓 .
管理世界, 2011, (09) :127-140
[9]   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 [J].
胡奕明 ;
唐松莲 .
管理世界, 2008, (09) :149-160
[10]   独立董事能否抑制大股东的“掏空”? [J].
叶康涛 ;
陆正飞 ;
张志华 .
经济研究, 2007, (04) :1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