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促使价值投资回归了吗?——来自沪港通的证据

被引:43
作者
潘慧峰 [1 ,2 ]
刘曦彤
周轩宇 [1 ]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智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
关键词
沪港通; 估值水平; 沪市; 公告效应;
D O I
10.16475/j.cnki.1006-1029.2018.11.008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运用非参数面板数据方法,研究了沪港通的实施能否促使沪市股票估值回归理性。在考虑公告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沪港通对沪市不同类型股票市盈率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沪港通使得整个沪市呈现出明显的价值回归态势。具体表现为:从短期看,沪港通获批的公告效应使整个沪市的估值水平出现短暂下降;从中长期看,沪港通使沪股的整体估值水平回调,但对不同类型的股票影响出现分化,由低估值大蓝筹构成的上证180指数市盈率明显提升,由成长股构成的上证380指数市盈率小幅下降;沪港通对各类股票估值的调整作用并没有持续增强。本文认为,沪港通的实施引入了海外成熟投资者,拓宽了境内投资者投资标的,引导投资者回归价值投资,使得短期内沪股的定价趋于合理;但两市制度、市场环境落差下持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并不明显,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外国投资者降低了新兴市场股价崩盘风险吗——来自“沪港通”的经验证据 [J].
华鸣 ;
孙谦 .
当代财经, 2018, (01) :57-67
[2]   资本市场开放能提高股价信息含量吗?——基于“沪港通”效应的实证检验 [J].
钟覃琳 ;
陆正飞 .
管理世界, 2018, 34 (01) :169-179
[3]   沪港通提高了沪市标的的“股价信息含量”了吗? [J].
吕大永 ;
万孝园 .
投资研究, 2017, 36 (10) :91-105
[4]   承接产业示范区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验证 [J].
陈凡 ;
韦鸿 ;
童伟伟 .
科学决策 , 2017, (03) :68-94
[5]   沪港通背景下行业间波动溢出效应及形成机理 [J].
徐晓光 ;
廖文欣 ;
郑尊信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 34 (03) :112-127
[6]   沪股通股票的定价有效性研究——基于流动性因子的F-F扩展模型 [J].
姚洪心 ;
胡阳艳 .
金融理论探索, 2016, (06) :39-46
[7]   沪港通能否促进A股与香港股票市场一体化 [J].
闫红蕾 ;
赵胜民 .
中国管理科学, 2016, 24 (11) :1-10
[8]   “沪港通”实现了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初衷吗?——基于多重结构断点和t-Copula-aDCC-G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 [J].
方艳 ;
贺学会 ;
刘凌 ;
曹亚晖 .
国际金融研究, 2016, (11) :76-86
[9]   “沪港通”对沪港股市联动效应的影响 [J].
冯永琦 ;
段晓航 .
经济体制改革, 2016, (02) :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