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网络群体为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11
作者
蓝江
机构
[1] 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群体; 社会网络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往往假设了教育活动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以一对一的模式进行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来考察,这种模式几乎在现实中不存在,相反,实际的教育对象是群体性的。当然这种群体不是之前的高度同一性的规训群体,而是由诸多个体组成的社会网络群体。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转变为社会网络群体,因而我们需要进一步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而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引导下,我们会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焕发出新的生机。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主体性的要素构成新探 [J].
林伯海 ;
周至涯 .
思想教育研究, 2011, (02) :10-14
[2]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 [J].
吴琰 ;
左志伟 ;
张天德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29 (15) :39-40
[3]   主体性德育的哲学悖论 [J].
蓝江 .
理论学刊, 2005, (08) :72-75
[4]   质疑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J].
蓝江 .
理论探讨, 2005, (04) :100-102
[5]  
社会网络分析法.[M].(美) 斯科特 (Scott;J.) ; 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6]  
道德教育.[M].(法)爱弥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著;陈光金;沈杰;朱谐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7]  
规训与惩罚.[M].(法)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著;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1999,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