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质量如何影响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

被引:69
作者
戴翔 [1 ]
郑岚 [2 ]
机构
[1] 南京审计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2] 南京审计学院图书馆
关键词
制度质量; 价值链; 分工演进; 交易费用;
D O I
10.13510/j.cnki.jit.2015.12.005
中图分类号
F279.2 [中国];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201 ; 020105 ;
摘要
针对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学术界更多关注本土要素升级、高级要素培育以及发展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等作用。本文认为,相比传统的以最终产品为界限的分工模式,在以"价值增值环节"为界限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制度质量可能成为比较优势更为重要的来源,尤其是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对制度质量的要求更为"敏感"。以分工演进为切入点,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质量影响价值链分工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3年至2010年我国区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并分别运用OLS法和TSLS法进行了静态面板数据固定效应计量分析,以及运用系统GMM法对动态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揭示了制度质量的完善程度对于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此外,我们的实证研究还发现,对外开放度、人力资本、资本有机构成、基础设施以及外资利用也对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据此,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要求,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不断完善制度质量,有助于中国加速攀升全球价值链。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3+132 +13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Intrafirm Trade and Product Contractibility [J].
Bernard, Andrew B. ;
Jensen, J. Bradford ;
Redding, Stephen J. ;
Schott, Peter K.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0, 100 (02) :444-448
[12]   Trade, Wage Gaps, and Specific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J].
Ngo Van Long ;
Riezman, Raymond ;
Soubeyran, Antoine .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7, 15 (01) :75-92
[13]  
Ricardian comparative advantage with intermediate inputs[J] . Alan V. Deardorff.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 2004 (1)
[14]   Global sourcing [J].
Antràs, P ;
Helpman, E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4, 112 (03) :552-580
[15]   PROPERTY-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 [J].
HART, O ;
MOORE, J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98 (06) :1119-1158
[16]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 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J] . Sanford J. Grossman,Oliver D. Hart.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86 (4)
[17]   经济制度和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实证研究 [J].
钟昌标 ;
李富强 ;
王林辉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11) :13-21
[18]   国内市场分割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扩张 [J].
朱希伟 ;
金祥荣 ;
罗德明 .
经济研究, 2005, (12) :68-76
[19]   要素分工与中国开放战略的选择 [J].
张二震 ;
方勇 .
南开学报, 2005, (06) :9-15
[20]   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J].
王小鲁 ;
樊纲 .
经济研究, 2004, (01) :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