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时代的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生态治理

被引:26
|
作者
金钊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 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 黄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土高原因生态脆弱、土壤侵蚀剧烈而闻名于世。因黄河泥沙的90%来自黄土高原,因此黄土高原的生态健康直接维系黄河的健康运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多种证据表明,黄河水沙情势和黄土高原生态条件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表现出四大特征:(1)黄河输沙量降低至历史低值水平;(2)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急剧增加;(3)黄土高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趋近植被恢复的极限;(4)人类活动的贡献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上四大特征和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不相同。古人云:黄河清,圣人出。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生态治理,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起,步入一个全新的时期。为适应新时期的需求,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在继承和发展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26字"建议,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316 / 3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黄河输沙量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与思考
    穆兴民
    胡春宏
    高鹏
    王飞
    赵广举
    [J]. 人民黄河, 2017, 39 (08) : 1 - 4+48
  • [2] 黄土高原生态工程的生态成效
    刘国彬
    上官周平
    姚文艺
    杨勤科
    赵敏娟
    党小虎
    郭明航
    王国梁
    王兵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 32 (01) : 11 - 19
  • [3] 黄土高原近60年生态治理分析及未来发展建议
    李相儒
    金钊
    张信宝
    周卫健
    [J]. 地球环境学报, 2015, 6 (04) : 248 - 254
  • [4] 黄河的输沙量:过去、现在和将来——距今15万年以来的黄河泥沙收支表
    任美锷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6) : 551 - 563
  • [5] 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的理论与实践
    朱显谟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8, (03) : 232 - 236
  • [6] Hydrogeomorphic Ecosystem Responses to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Change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 . Bojie Fu,Shuai Wang,Yu Liu,Jianbo Liu,Wei Liang,Chiyuan Miao.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 2017
  • [7] Stepwise decreases of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sediment load (1950–2005):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J] . Houjie Wang,Zuosheng Yang,Yoshiki Saito,J. Paul Liu,Xiaoxia Sun,Yan Wang.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 2006 (3)